时维最后就这样说动了万则萱加入到中餐标准化的研究小组里头,蓝宁想,锲而不舍也是好习惯,而她也还没搔到梅绍望的痒处,因此不放弃也不气馁。
她会再接再厉。
这头挂了电话,那边方珉珉走过来扣了扣她这边的桌子,蓝宁摁下听筒,一脸疑惑。
方珉珉讲:“快点去老总办公室,出事情了。”
九(上)
罗大年正在他的办公室内来回踱步,这是他急难之时的条件反射的表现。
蓝宁同他相处日久,当然明白。她同方珉珉对视一眼,方珉珉什么都没有说,只恭敬唤声“老总”。
罗大年顿住步子,看住蓝宁,问:“你认识《消费导报》的人吗?”
蓝宁把自己记忆中的熟人筛一遍,迟疑地点了点头。但她还不能明白罗大年到底遇到怎样的难题了,便先寻求解答:“出了什么事情了?”
罗大年烦恼地“啧”了两声,再要踱步也于事无补,只得落座。他讲:“有报社的熟人说《消费导报》之前对饮料行业做调研,发现部分品牌的产品使用的原料有问题。”
蓝宁把眉头缓缓锁牢,又同方珉珉对视一眼,对方同她眼神一交流,也许想到同一个关键点上去。
“‘美达’去年给我们做的那个‘力达’的牌子,那个功能性饮料原料中含有一种多肽,虽然可以短期促进人体细胞吸收营养,但不是传统食品的原料,《消费导报》请的专家团有专家指出这种物质没有列入国家食品添加剂的标准,是否可以食用在国外都还在试验阶段,而且有报告显示怀疑过量使用可能致癌。”
蓝宁先只是听着,而后望向罗大年红光光的面孔。他相当着急,为公司的客户可能面临的难题。这种情绪通过讯息的及时传递也传导给了她。
蓝宁声浪高了八度:“可是刘董讲过所有的添加剂都是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呀?”
罗大年烦躁地摆手:“现在不是翻旧账的时候,我已经打电话给刘董了,让他们公关部赶紧活动,我们拿人钱财,连尾款都还没结,自当临危受命。你们都是这个项目的跟进人,先从媒体入手想办法,看看这稿子能不能截住。我已经托朋友了,妈的,这《消费导报》的主编软硬不吃!一份小报纸还要给我眼色。”
“陈思?”
“是姓陈的。”罗大年眼睛一亮,脸上红光都仿佛退却几分,“你认识?”
蓝宁勉为其难点一点头。
“关系怎样?”
蓝宁如实答复:“不太熟的大学同学。”
蓝宁身边一直没有开口的方珉珉开口讲了:“蓝宁,要么你和她联系一下?熟人总归好说话。”
蓝宁只管抿口不作答。她想,对方是陈思,她就得沉思。
此人刻板,她自大学领教至今,自己心里有数。而且去交相结纳探询目的,更加未必讨巧。她是没有把握。而且,还有几分意不定。
但她不会同罗大年再行废话,罗大年的讯息同资料由口述全部交付清楚,她也不能拖泥带水。
她的心头其实极乱,乱到她抓不到头绪,走出罗大年办公室的时候,她问方珉珉:“当时我们拿了美达的项目的时候,有没有让他们交过产品的相关许可证?”
方珉珉一脸茫然,摇摇头,可是她说:“这是意外,食品行业的风险也就潜伏在这种意外里。蓝宁,我们不是专家,不可能每次都查客户的资格证,查不到未必不对,查到了也未必是对。这种行业标准朝令夕改,我们哪里有这么多空跟着琢磨?”她拍了拍蓝宁的肩膀,“我也去找几个媒体朋友想想办法,可是老总都发话了,他的路子也没走通,我也未必力所能及。你就权且试试,总归有熟人情分。”
但这熟人情分要之不易,蓝宁想,自己是要厚着面皮来打这么一个电话。
这是工作,她不得不做。
三声叹气,蓝宁还是厚着面皮拨了电话过去。
这时候正是午后三点半,太阳毒辣辣挂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