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1 / 2)

时维一说话,所有同学又都不发言了。他说:“中国市场错综复杂,消费结构千变万化,国外品牌首先要选择的,是拥有他们熟悉特性的市场。就是你们看到的洋品牌面向一线城市铺货。”

蓝宁惯会触类旁通,问:“为什么刚才那位同学讲的饮料没进一线城市呢?”

时维蹙了蹙眉,身体板正,沉吟许久。

他不常有情绪激烈的表情,什么都淡淡的,用严宥然的话说“这是具有两袖清风的知识分子气质,大隐隐于市。”

但他这天是真的蹙紧了眉,而后才又讲:“研发、资本、供应链、包装等等缺憾,我们的实力不够。”

所有的学生会跟着他一起生出这种忧患的意识,但时维又舒展了眉,讲:“其实我们的企业并没有因此失去创造方式方法的主观能动性。消费能力最强的沿海城市被占领,怎么办?”

他在油腻腻的桌面上用修长干净的手指画了一个圆圈,圆圈辽阔,而且圆满。他讲:“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营销大师毛 泽 东教育过我们一条在中国百试不爽的营销真理农村包围城市。”

哗!蓝宁在心中咀嚼,让自己尝试去解读。

这条真理,实在可爱,可爱得而又有历史感。

但背后顶沉重。

好在师生用餐气氛融洽,时维的话让大家思考过后,真诚发笑。

时维随和,间隙,还同店里的外来务工小老板闲聊。

他见此间店小人多,众食客排队极不方便,影响了周转率,便建议小老板学习便利店的关东煮,划整为零,以两三件食材的小份出售,还鼓励顾客用自家饭盒来买外卖,经济又卫生,顺便降低了包装成本。

蓝宁听了直笑:“时老师,你好收咨询费了。”

时维拳一拳手,差点勾起手指要扣她的额头,旁边的小老板直说:“这碗免费,免费。”

蓝宁是看到他的这个小动作的,本能就低了头,被热腾腾的辣气熏得睁不开眼睛。

后来这个地方改建成了龙虾馆,因为开麻辣烫的小老板赚足一笔小财富,最后打包回乡奉养双亲。小店的房东看到先前租客门庭若市,心中蠢蠢欲动,接盘下来自主经营。

蓝宁曾经找过来,发觉换了老板,兴致便寥寥。

但这晚,她还是找到这间小店,依旧是破落平房的上下三层,现在卖小龙虾卖到闻名全市。

条条大路都能通罗马,只要你想走。

蓝宁把车停到路口拐角处,问关止:“要不要扶你?”

关止已心跳呼吸正常,神气抖抖地下了车,突然问她:“你还记得不记得我在这里碰见过你?”

蓝宁微微冥想,找寻此段记忆,她是记得的。

初夏的夜晚,时维请一群学生吃完麻辣烫,还请他们去离开此地不远的“钱柜”唱卡拉OK。

严宥然同蓝宁咬耳朵:“太随和太有孟尝之风。”

蓝宁只是紧跟时维。他们是在“钱柜”门口碰见了关止。

那时她一下没认出关止,因为天色渐暗,关止身边有一帮人,正嘻嘻哈哈从“钱柜”出来。

蓝宁望过去,关止正看过来。她认出他来,便含笑礼貌颔首。

关止身边有人提醒:“你前女友。”

说话的人声音响了点,蓝宁听到了,大不高兴,扁了扁嘴,侧个身,先遛进了KTV。

就只这么一个路人片段,难为关止还记得。

凉风一送,蓝宁的脸忽而热辣,她挽住关止的手,讲:“就你记性好。”

关止揽住她的腰,讲:“可不是。”

他把她带到那个熟悉地块,矮矮挤挤的平房挂火红亚克力的招牌,暗戳戳地有点脏,像是旧时的记忆,在黑夜里若隐若现。

走到面前,才会恍然,已经变作好多。蓝宁不再细辨,跟着关止走进去,三层的楼面只有一楼开放,里头仅三两人,也是吃得仅剩收盘之势了。

她顾上一顾,怕是时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