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 / 2)

蓝宁问:“入戏?怎么个入法?唱《牡丹亭》还是《西厢记》?”

把严宥然糊弄得笑起来,这头挂了她的电话,便拨一个电话给关止。

他那头背景声音“哐哐”响,似乎在哪间工厂里,可见未曾在家中当日睡大仙。但蓝宁也无心多问他到底在干什么,直截了当就说:“晚上有同学聚会去不去?”

关止问:“你的?我去干嘛?”

蓝宁“哼”一声:“爱去不去。”

关止那儿似乎有事,急着挂电话:“地址发我手机上,看情况。”

这一晚的大学同学聚会,严宥然俨然是花了大功夫了,选的地方是从三十年代屠宰场改建成现代前卫主义创意园区的1933里头一间时尚餐厅。

到场诸人一交换名片,蓝宁觉得以此婉言谢绝了今晚的春茗宴,也算值得。

如今的同学会,老早成为老同学混迹社会,各取所需的最佳社交场所。

大家热烈交流,严宥然在旁叹气:“怎么越来越觉得同学聚会带着一股子市侩味儿?”

蓝宁则表示理解:“同学们互相帮助嘛!”她翻一翻手里交换的十几张名片,“没想到陈思升的这么快,周秉鑫这个木讷佬会到日本杂志社当行政经理。”

毕业近七年,人事变迁,已不可用当初目光去度量。许多同学也在改变,也有一些没有变的。

早在大学期间便与蓝宁严宥然等谈不太来,生性刻板严谨的舍友陈思依旧还是不合群,虽然她如今已经任职《消费导报》副主编。

陈思获知蓝宁的工作近况,用怪异又严厉的目光审视了她一番,问:“‘力达’是你们做的推广案子呀?”

蓝宁见她反应奇怪,便静待下文。

果然陈思是有下文的,她犀利地问蓝宁:“‘力达’的原料你们考证过吗?”

这个口气冲了一点,蓝宁莫名所以,但职业习惯的厚脸皮让她能够保持笑嘻嘻的面孔对这位老同学说:“我们可不是卫生局的,也不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

陈思却说:“这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蓝宁太阳穴又开始突突地跳,在气氛活跃的现场讨论严肃的事情,显然不能算合群。她三两下岔开话题,只是对陈思反常言行略作思考,随即又被另一位同学吸引过去。

那一位叫周秉鑫的同学,正到处询问取经,因他手里正有一个项目。

周秉鑫介绍:“我们公司日本那块的大老板祖上热衷收集文物,很想在本地搞一个文物展,一方面给公司做做宣传,今年这样经济形势,杂志往文化方向靠会比较靠谱。”

蓝宁问:“是不是需要办一个展览?日本人做推广一贯细致,你们在国内不准备发展发展?”

周秉鑫讲:“现在业务不萎缩就不错了,大老板哪里还会增加投资。这个展览准备找国内公司代劳,不过他们要求很高,既要有文化底蕴,又要有现代风格。钱不是问题,他们家上两代都是做银行的,有的是钱。”

马上有同学笑起来:“这就是资本主义夹着皮夹子又来了。”

蓝宁问周秉鑫:“一共有多少展品?全部都是中国的展品吗?”

周秉鑫大致答了一答,蓝宁叹:“他们可真够有钱的,这些东西都能搞的到。”

两人一来一往就说了老多的话,蓝宁自觉终于找到今晚最大的价值点。

同学会一直闹到差不多九点多才散的场,众同学吃饱喝足之际,也是蓝宁同周秉鑫谈拢并生出合作意向之时,他们在老建筑门口再次互约时间,还留下手机号和MSN,又寒暄几句。

直到严宥然对蓝宁叫:“蓝妹妹,你老公来了。”

关止开的是一辆奇瑞前两年产的AMT精英型QQ银色款,在黑夜里就像袖珍小兽,慢吞吞驶进这里。因为前头是辆银光灿烂的迈巴赫,让“小兽”也跟着狐假虎威分外招眼。

人还没出来,这边正在道别的同学们已经刷刷先对他的车行了注目礼,待看到“小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