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2 / 2)

百年的中华文化积累。我们还有这么多鸡肉菜,文昌鸡、白切鸡、手撕鸡,哪一个口味比他们差?”

时维说:“从你的产品到你的广告,你没让消费者知道。”

关止问梅绍望:“广告有什么问题?”

梅绍望说:“我们的广告太虚了,向大众发号施令,不够亲民,消费者凭什么就听你的?他们的‘我爱,故我在’就给大众一个选择垃圾洋快餐一个良好的借口。他们是垃圾食品,没错,但是消费者喜欢不可以吗?”

关止颓然坐倒,梅绍望继续解释:“究其根本,我们的关键还在于没做到标准化。他们连薯条的长短、鸡块的重量,油炸的时间都细分得清楚,任何操作新手都能保证质量。如果开十家店,我们还有精力管一管,到了五十家,有的餐厅卖龙井,有的餐厅卖白水,我们根本兼顾不暇。最后消费者就不买帐了,他们才不管你卖不卖龙井,他们要东边的和西边的东西一样好吃便利。”

他才知道,市场上翻云覆雨这只手,背后要做多少事情。当时自嘲:“原来我是绣花枕头一包草。”

梅绍望如今想来十年历程,颇有沧海桑田之慨叹,说:“我们都在成长,从小学生到博士生,那得需要时间。”

关止听了哈哈大笑:“我是大学肄业生,不是文化人,别找我做这么文艺的感叹。”

梅绍望讲:“好啦!‘麦达利’希望和咱们一起去北方的牧场考察考察。”

关止抬腕看表,正好手机也响起来,原来是母亲王凤约喝下午茶,这便有了合理借口,他向梅绍望道别。

梅绍望不无失望:“你就是不肯真正当我自己人。”

关止道:“所谓外脑,即如是。”

梅绍望毫无办法,最后讲:“蓝宁的建议固然很好,作为时维的弟子完全合格。但你也知道目前我忙不了这档子事儿。”

关止想了想,那倒确实,他说:“他俩都是桃花源里头的理想主义。”

梅绍望问他:“那你呢?”

关止已经走到工厂大门外,阳光热烈洒到他的周身。接连好几个礼拜的阴雨天终于放晴,他站在晴天下头胡说八道:“我是暗恋桃花源。”再加多一句,“你先听完她的计划吧!”

他掐准了时间去母亲经常光临的粤菜馆,那里有王凤呼朋唤友常来小聚的常订包房。被侍应生领进去,王凤就坐在窗前,冰冷的窗下流淌着冰冷的黄浦江,窗前的人也冷冷的,不说话的时候身上罩着一层霜。

侍应生问关止想要点什么,他摆手回绝。待人走后,王凤说:“你爸爸和电视台的那个小妖精下个月一起去瑞士。”

关止蹙眉。

“你爸爸现如今里里外外的面子都不肯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