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拍的是一片被潮水浸没过的白色沙滩,沙滩上画着一个大大的篮球。

没有其他只言片语,但詹可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对好友们的惦念,并尝试连接起自己与曾经逃离的世界。

詹可势在必行的休学计划与差点造成悲剧后果的冲动行为,让詹父这个一家之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育儿观念和亲子关系。

旧的家庭格局必然会被打破。

他首先将工作驻地申请回了本市,岗位降级,少了异地补助,这些以前看似很重要的东西对如今这个正处于晦暗压抑中的家庭来说,都不再是最关键的。

詹可正站在人生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上,如果走不出来,对他这一生以及整个家庭来说,都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灾难。

詹父无法责怪妻子。

自己在家庭生活中长期缺失,而妻子以一人之力承担起繁琐的日常,身心疲惫不亚于他在外奔波劳累。

而且,长期浸泡在柴米油盐和家长里短中,一个人的眼界和格局也逐渐变得狭隘,虽然妻子在婚育前其实是一位积极热情的职业女性。

春节后,詹妈妈告别了多年的全职家庭主妇生活。

她凭借早年的护理经验应聘到了一家美容整形医院做助理,负责给顾客做术前准备和术后清洁收尾工作。

工作非常简单基础,但好在她终于重新拥有了妻子与母亲身份之外的正常社交生活,每个月也有了小几千元的收入。

当詹可终于愿意走出家门时,詹爸爸向单位申请了年假。

他们有十天的时间,詹可做了份详细的行程安排,父子俩去了遥远的北方。

詹父出生于一个贫穷偏远的乡村小镇,从小接受的是打击和挫折教育。

不过,他幸运地成为了十年寒窗无人问津,一朝高中改写命运的亲历者。

他回想自己与儿子屈指可数的沟通与交心中,反复强调的不过是许多年前父辈曾经灌输给自己的旧观念,诸如“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是唯一的出路”之类的话。

一个人全心全意专注于学习,考上最好的大学,是人生前二十年最重要的事情。

可几十年过去了,这个观念还适用于现在的孩子、现在的社会吗?

这是一场沉默的旅行。

早春的北方依然非常寒冷,但是天气却异常的好,晴空万里,阳光温热。

他们参观了这个国家最雄伟、最恢弘的建筑,去了无数学子都向往的顶尖学府。

在去往秦皇岛的火车上,詹可靠在父亲肩头睡着了。

詹爸爸发现儿子的情绪时好时坏,极度不稳定。

情绪好的时候,两人可以针对眼前的风景和建筑交流几句,情绪不好的时候,詹父提醒自己一定要注意保持距离。

在此之前,他加入了一个休学家庭互助群,也上网查阅学习了很多资料。

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整个家庭平稳渡过这段特殊的时期呢?

詹父得到的最关键的信息,是每个家庭成员在绝大部分时间里依然要保持正常运转,各司其职。

对困境中的孩子要主动关怀但又绝不能围着他转,否则太明显的逼迫感会加重他的心理负担。

家人们必须懂得给他留下足够的空间,只在他愿意交流和接受帮助的时候全力以赴。

在海边,詹可的兴致明显高了很多。

他第一次给父亲说起自己自初中开始就出现的对考试及分数的焦虑和恐惧。

詹可爸爸很激动,他深情地告诉儿子:“比起你的生命与健康、你的快乐与幸福,考试和分数都是其次的。爸爸妈妈只希望你尽力而为,无愧于自己的付出和坚持就好。”

詹可笑笑,对于他来说,这依然一个标准的功利化的回答。

当然,他也清楚自己所说的这些不过是表象,他的心已经没有办法彻底敞开。

他不会告诉父亲,自己从小到大在这个家里经历的那种被忽视和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