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英听到这话,跌跌撞撞冲向厨房。
不多时,里面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天杀的!家里就剩这小半袋白面了啊,你这个丧门星,是想活活饿死我们啊……”
“那怎么办呢?”李雪娇嗤笑道,“反正我已经卖了,不行就让你儿子跟我离婚。”
“家门不幸。”孟老汉猛地吸了一口烟,看看孟向东,又看看李雪娇,重重地叹口气,“真是家门不幸……”
李雪娇并不理崩溃的三人,转身回了东屋,“砰”地一声甩上了房门。
***
西北军区。
七月底,高考成绩出来了,刘向一得到消息,就来孟向远家里报喜。
林佳意跟孟向远都发挥出色,林佳意更是考了秦省第一名,成了秦省的高考理科状元,孟向远也名列前茅。
前段时间,他的军校选拔考试结果也出来了,排在了第一名。
不出意外的话,两人都被录取已经是板上钉钉,就差录取通知书了。
八月初,各个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也陆续公布,林佳意和孟向远都远超所报大学的分数线。
只等着收录取通知书了。
不过孟向远在这之前,还有最后一件很重要的事要办。
今年裁军的人数定下来了。
形势比之前预想的还要更严峻。
接到上面通知,这次全国要精简70余万人,仅58师就要裁撤1800多名官兵。
且时间紧迫,八月中旬必须确定裁军名单,只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年底前要完成全部安置工作。
按照文件,这次裁军的重点放在非战斗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身上,但庞大的指标还是让每个作战单位都难以幸免。
孟向远所在的108团也被分配了几十个裁军名额。
虽然这次裁军由参谋部主导,但他们主要负责裁军的具体方案制定、人员安置以及后续的待遇落实等。
具体要裁哪些人,还要各个部门决定。
因此孟向远这段时间早出晚归主导108团的裁军事项,几乎每天都要开会,确定哪些人要裁,哪些人要留。
各个营的裁军名单被一级一级分下去,又被报上来,终于在八月中旬前确定了被裁名单。
第131章 黄铜口哨
确认签字的那天晚上,孟向远在家里沉默了很久。
那些被裁的士兵很多并非不够优秀不够努力,只是大势所趋,不得不离开。
林佳意轻轻地把热水放在他手边没说话。
她了解孟向远,这个男人外表看起来是雷厉风行的铁血军官,骨子里却比谁都重情义。
她明白这种无力的感觉,但此刻说什么都是多余的,只能坐在一边默默陪伴。
两天后,裁军名单如期交了上去。
就在同一天,刘向荣把一个京市来的文件袋送到了家里是国防科大的录取通知书。
孟向远被国防科大录取了,这个好消息稍稍冲淡了这些日子的阴霾。
通知书前写的开学报到日期是九月一号,比普通大学要早一些。
随着通知书一起到的,还有孟向远的调令他被调到了首都军区,担任某师级单位的参谋长。
“这参谋长是属于什么级别?”林佳意捧着调令疑惑道,也不知道这是升了,还是降了。
“也是正团级。”孟向远解释道,“算是平调。”
林佳意点点头,能去首都军区这个大舞台,即便是平调也是难得的机会。
更何况,孟向远现在算是要去深造,等他从国防科大毕业,不出意外地话,会比现在走得更高、更远。
就在孟向远收通知书一个多星期后,林佳意终于也收到了清大的录取通知书。
虽然早有准备,但当打开通知书的那一刻,她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眶。
上辈子的遗憾,终于在这辈子被弥补了。
林佳意是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