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阳光明媚,县城早上的空气比城市里要好上不少,就是昼夜温差大,稍微有点冷。

顾言琛整了整衣袖问:“我们过去需要多少时间?”

小杨道:“如果开车十分钟,走过去要四十分钟。”

顾言琛道:“那当做锻炼,跑步过去吧。”

顾言琛跑在前面,小杨跟在他身后,到了附近,顾言琛的体力很好,小杨却有点喘。

他们先去了当年简芸熙和母亲分别的那个路口。

在地图上看到,或者是在照片上看到,还是和现场看到的感觉完全不同。路口处有人倾倒了药渣,被车辆碾压而过,传来一股淡淡的中药味。

顾言琛站在十字路口,仿佛看到了那个背着书包的小女孩独自往前走着,逐渐消失不见。

他回头对小杨道:“我们再去之前沐彬母亲开的凉皮店附近看看吧。”

小杨唉了一声,领着他往学校侧门走去,那家凉皮店早就已经不在了。如今换成了一个包子店,顾言琛坐在了门口的椅子上,他问小杨道:“你还没吃早饭吧?一起吃点早点。”

小杨也没见外,坐在对面。

两个人点了包子鸡蛋,油条馄饨,一边吃着,顾言琛一边和小杨唠嗑:“你们平时工作多吗?”

小杨道:“还行吧,这里毕竟是比较好的地方,又不是什么穷乡僻壤,治安什么的都相对较好,我有同学被分到了大西北的农村,基层工作更难开展。”

顾言琛又问他老家哪里,过去在哪里念书,有没有谈朋友一类。小杨一一回答。

快吃完了,顾言琛问他:“准备将来在哪里安家?老家还是这里?”

小杨愣了一秒,随即反应过来,说不定这个市局的领导在考验自己,也许会把自己往市局调。

他忙回答:“就想在这边安家了,我们有在昌西的同事,一直张罗着给我介绍对象,我想着有合适的处一个,将来在附近发展,就不回老家了。”

顾言琛哦了一声,很多年轻人就是这么入乡随俗,在外地安家立业。

随着快到七点,陆陆续续有学生来学校上学。这是昌西县西边唯一的一所小学,半个县城的孩子都是在这里念书。

刚刚发生了凶案,顾言琛原本以为这里会和城市里的学校一样,都是家长亲自来送孩子到学校大门口,却没想到,很多都是小朋友自己走着来上学,家长就算是送,很多也只是送到附近。

这样一看,当年简芸熙母亲的疏忽似乎是情有可原。

看了一会,顾言琛来到了路边,拦了几个小孩子,出示自己的警官证说明情况。

随后他给孩子们看那张宋文画的模拟画像。

开始几名小孩子摇头说不知道,顾言琛锲而不舍,看到两名十岁左右的小女孩走过来,又凑过去问。

其中一名梳马尾的女孩看了看说:“这人有点像是赵老师。”

另外一个女孩问:“哪个赵老师。”

马尾辫说:“就是三年级教数学加班主任的那个。”

女同伴恍然大悟:“是挺像的,就是赵老师戴眼镜。”

顾言琛随后又问了几名年岁差不多的学生,都说长得像那位赵老师。

他们决定先去和这位赵老师聊一聊。

顾言琛带着小杨又去了学校,他们和门房出示了警官证,一路走到老师的办公楼。

这时候还早,老师们大部分还没到校。

教导主任提前来了,给他们指路三年级的办公室,那教导主任见到他们想问询赵老师,脸色微变:“你们的案子和赵老师有牵扯?”

顾言琛没把话说死:“我们就是来了解一下情况。这位赵老师好像教过简芸熙。”

他是猜着说的,没想到教导主任点了点头。

“当初简芸熙是他班上的,温巧巧也是他的学生。”教导主任又道,“这位赵老师啊,学生们挺喜欢他的,我却记得开始来教书的时候,家长们投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