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他的事,他也忍不住为她操心,这懒丫头。
“村里半大的孩子一天都能挣3、4个工分,半年也是五六百工分。
你半年才两百工分不到,这样懒惰不积极上工,四个工分一斤粮食。
这还是粗粮,要换成细粮那更少,你自己算算你能分多少。“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王文也索性给她说明白,免得她还不清楚自己处境如何糟糕。
”你们今年夏天才来的这几个知青,刚来是没有口头粮的。
你近半年吃的粮食都是从生产队借的,年底分粮,把之前拆借的还上。
你觉得还有粮食分到你手里吗?估计还得补生产队粮食。
到时候你吃啥喝啥?你知不知道好多人都在背后怎么议论的?咱努努力,成吗?”
看林亦依仿佛听进去了,王文也苦口婆心继续道:“往小了说是你个人要饿肚子,往大了说你下乡支援农村建设,但这态度完全消极怠工,你自己好好想想。”
被说的无力反驳的林亦依:“......”
原主真是神人,下乡当知青都快要饿肚子了,还天天搞什么情情爱爱?
她是这个世界的人,清楚情况,还敢随意请假不上工?
林亦依皱眉,虽然她不是原主,但顶着原主的名声。
听这番话的也是她。
下乡近半年,原主从家里带的200块钱花的精光,要不是她知道王如兰从原主手里坑了不少钱票,昨天又想办法从王如兰手里讨要回来一些,那可真的不太妙。
听王文也这么一通分析,年底分粮与她无关。
那点子工分搞不好都不够还原主自己前半年借的口粮。
林亦依觉得生活没希望还挺有绝望。
她目前不仅穷得叮当响,给自己找饭吃的同时还要还别人的粮食债。
穿书就穿书,不带金手指,带一屁股债。
王文也看她沉默不语,垂头丧气地可怜样,知道她把话听了进去,也不再多劝,继续干自己的活。
根据书中描写。
原主幼时生活条件比较好是娇养姑娘,又是独生女。
父母是高知识分子,因为家里早年变故,高中毕业就被亲戚安排下乡。
她父母都被下放,那笔钱就是救命钱,她是这个时代的人,怎么会全部用光?
这年头每月工资都不多,两百块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攒下来,她半年花完。
不得不说一句:她心可真大。
看书当纸片人对待。
毫无感觉,还能口灿莲花吐槽。
轮到自己身临其境居于这个处境完全就不同。
林亦依捡了一下午的土豆,双手全是泥,感觉时间从未有过的慢。
等大家挖好土豆又帮着一起装运完土豆后,在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收获指标。
林亦依累的差点虚脱,腰酸无力,看着夕阳渐沉,总算是结束下工了,转眼想着还要这样过好多个明天,心里就犯难。
......
“林亦依,拿上锄头,下工了。”
同住一屋的几个女知青,一人拿好几把锄头,扛着就准备去仓库还锄头,刘晴看到林亦依发呆好心出口叫她。
林亦依转身无精打采的点点头,对着刘晴强挤出一抹笑容,跟着一路走,终于要结束劳动的一天。
孙艳梅心里暗啐了一口,她偷瞧了林亦依一下午,看她不停的凹姿势捡土豆,骚浪样子藏都藏不住。
现在就她们几个女知青,她笑的这么勾人干什么?
其他人:这林知青长得真俊,乌发雪肤,唇红齿白,一堆人里面就她最打眼。
跟着大部队走,刚到了仓库门前,就听到有人对她指指点点。
“来了,来了,这就是那林知青?瞧那小脸可真白嫩,昨天她被赵铁柱家的老二从河里捞了起来,身子都被人摸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