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1 / 2)

海家的伙计被门口排起的长队拦住,一个大婶着急忙慌地拉着他质问:“怎么不卖了?我排了这么久,好歹也让我买了回去再关门呀!”

“你们是不是也要涨价了?呸!说得那么好听,现在还不是来赚黑心钱!”

伙计安抚住群情激愤的大家:“各位别急啊别急!咱们家现在粮仓都是空的了,实在没有粮卖给大家了,不是要涨价,是买不着了啊。”

“去你的,昨天我看后头院子里还是满的呢!”

那伙计差点被吐了一脸唾沫,心塞道:“大婶您别急呀,我话还没说完呢。咱们海家所有的粮食都捐给朝廷派来赈灾的薛大人了,这会县里已经设起粥棚了,各位只管去领免费的热粥啊!”

众人一听,“哗”地散开。

总算没有人拉着他的胳膊不让走了,伙计揉揉自己快散架的手臂,摇头回家睡大觉去了。

和粥棚隔着好长的距离就闻到了米香,许多人自发地排起了长队,领到粥的人不禁傻了眼,这哪里是赈灾的粥?这比他们家吃的可还浓。

除了一碗浓稠绵滑的粥,还能再领一个杂粮饼垫肚子,绝对能吃饱。

而且为了不让有人吃过又来领,让后头的人吃不上饭,还是跟海家当初放粮一样,凭身份一人最多只能领两碗。

灶火的香气传遍了灾民之间,人人手上都捧着一个陶碗,珍惜这久违的饱腹感。

当然也被那群商会的粮商看见了,仇家派来打探的人在队伍后边随便扯了一个人交谈,听见大家都在夸海家跟朝廷,忍不住心里发虚:

他回去了少不得被老爷一顿骂出气。

贺韶光跟海氏也守在一处粥棚上,帮忙分粥和杂粮饼,这杂粮饼的方子还是她教的,既节省粮食又香甜筋道,绝对顶饱。

抬眼对上一个满身灰扑扑的小男孩,他怯生生地伸手向她要饼,贺韶光冲他温柔一笑:“给你,拿着吃好吧。”

第162章 皇商

海家这般声势浩大的,街上百姓一片夸赞,商会自然是不能再说什么了:人家现下不卖了,做善事,他们还能有什么说法?

而且自家那些摆在粮铺里的天价粮就没人买了,大家都去领赈灾粥了,仇家粮铺连个人影也没有,时不时吃饱了的百姓路过他们家还会朝店面吐一口唾沫,好不凄凉。

仇老爷愁死了,他来到王家,发现王家的处境也没比他好。

两人一咬牙,一合计,总不能灾情过了好处全让海家给占了吧?于是也有样学样在如今的粥棚对面搭起了挂着仇家和王家招牌的棚子,也打起了施粥的口号。

海家虽然供应足,但是排队的人太多,有些人不愿意排那么久,看到旁边也起了个新棚子,于是选择去另一边领粥,海家这边排队的人一下就少了许多。

“他们这样对咱们没影响吧?”海老三不放心地探头张望,探查对面的情况。

“他们当初卖天价粮,屯着不肯放出来。咱们这回能让他们把粮食吐出来,也算是善事一件了。”海氏则对他们新设立的粥棚不以为意,甚至觉得越多越好。

坐不住的越多,百姓的处境就越轻松一些。

贺韶光也宽慰他:“放心吧,他们再这么做已经不值钱了。定州商会究竟怎么样,薛大人眼里都看着呢!”

同样是施粥,灾民从仇家下人的手里接过陶碗发现根本不如海家的用料足,稀汤状的喝不饱,也没有杂粮饼。

不过不用排那么久的队,兼之这粥本就是免费的,也没人抱怨什么,默默喝光了碗里的粥。

只是第二天又有许多人重新排在了海家粥棚的外头。

又过了几日,这天一开饭,就有一个青年跑到仇家粥棚前守着。

下人照例打了一碗粥给他,那青年接过一看,怒了:“你们这不是糊弄人吗?!”

后头的人一拥而上,看得清清楚楚。

稀薄的粥水里只有零星几粒米,称之为“粥”简直是在讲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