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陆征接过验孕棒,也只是将她轻轻抱住,“辛苦你了宋瑾。”
他语气虽然平缓,宋瑾的颈窝却一片湿热。
是他的眼泪。
此时,外面天还未亮,早起拜年,鞭炮声不断,西湖上空却再次绽放绚丽烟花,宋瑾回抱住陆征,故意逗他:“以后要辛苦你了陆先生,又要多养一个了。”
“再多几个也能养得起。”可他下句却是:“但我们只生这一个孩子,多了我爱不过来。”
因为爱全在你身上。
宋瑾眼中泛起泪光:“我也正有此意。”
所以,就生这一个,刚刚好。
……
到湖州为宋哲明扫墓的时候,安晓还在墓碑前碎碎念:“哲明,咱们小晴要当妈妈了,你要当姥爷了,女婿对咱们小晴特别好,你在那边放心……”
可说着说着,安晓眼泪又止不住的流了出来。
宋瑾走到安晓面前,看着墓碑上父亲宋哲明的照片说道:“爸,我们现在过的都挺好的,陆征他对我很好,你在那边不要总牵挂我们,明年再来的时候,你就能见到你的外孙了。”
她尽量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以免像母亲一样哭出来。
其他的墓碑前,也都有亲人在诉说着对逝去之人想念,那墓碑上的年月日,仿佛记录了一个人的一生;只是数字不同,人生路的长短也不同。
想到自己肚子里孕育的新生命,再看看长眠于此的父亲,宋瑾突然想到人生这条路,早晚会有走到尽头的那一天;只是路的长短不同。
父亲的人生路跟母亲的路相差太远,才没办法携手的走下去;她心里想:如果自己跟陆征的路长短也不同,一个提前走完,那没走完的那个人,该怎么办?
想着想着,她看了看身边的陆征,在心里默默地跟父亲说:爸,您一定要保佑我跟陆征的路是一样长的,如果真的要提前走一个,我宁愿那个人是我。
因为她无法想象,年迈时,没有陆征搀扶的路上,她一个人要该如何往下走……
回江城后,宋瑾跟陆征聊过这个问题,问他两个人以后老了,希望谁先走,他也说希望她先走。
宋瑾问为什么,陆征看着她说:“因为我放不下你。”
他后面没说的话却是:你走后,我会立刻追上你,不能让你一个人在那边孤单的走,我得跟你同行。
于是,后来他们都心照不宣的再没讨论过关于生老病死这种沉重的话题。
……
10个月后女儿陆晴安在温哥华出生,一起剪脐带的时候,陆征在她耳畔说:“谢谢你宋瑾。”
没错,怀胎十月,生下的是女儿,取名:晴安。
晴天安好,你安好便是晴天。
陆征说这两个字好看,好听,寓意还好。
女儿陆晴安的出生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欢声笑语,从襁褓里抱着的婴儿,逐渐开始牙牙学语,叫他们妈妈,爸爸;走路摇摇晃晃,到出落的亭亭玉立,这个成长过程中,宋瑾发现自己眼角也有了岁月的痕迹细纹。
此时他们的女儿陆晴安10岁,她44岁,陆征49岁。
也是在这一年,时隔15年,陆征第一次开车带她们母女回了京区那个大院,这次警卫员没再拦,选择了放行。
98岁高龄的陆万林戴着呼吸机躺在床上,颤颤巍巍的将户口本递到陆征手边。
拿到迟来的结婚证,宋瑾内心没半点波动;因为这十几年间,虽然他们一家三口从未去过那个大院,但属于陆征的那栋楼里,却都是关于他们三口的“记忆”。
林英经常将他们一家三口的照片打印出来挂在楼梯上的照片墙上,只要去江城,都会在国营酒店跟他们聚一起;陆万林更是对孙女陆晴安宠的不行。
对外老二陆征不受宠,还是个不婚族,被从族谱里踢了出去,对内,她们母女其实早就上了族谱。
是在女儿陆晴安出生第三年,陆征带着宋瑾去的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