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东西,家家都离不得,尤其这镇子上,打柴、晒干草都不如农户方便。
大锅猛火烧起来。
等待煮面煮馄饨的工夫,有一支马队从街口陆续走过去。
那些车夫、护卫的打扮明显和他们这一群庄稼汉不一样。
这个时辰太早了,街上人少,馄饨摊的动静自然吸引了那边注意,但更多的人只是从街口走过时瞥一眼,便直直过去了。
赵连兴喝着热茶,边看边数从街口走过的装货大车。
光大车就将近二十辆,瞧马队的气派,肯定是投宿大客栈去了。
和真正的商队不同,像他们倒腾的这些货物,不过是百姓相互之间倒卖些余粮柴草,所赚不多,不用上税。
这些年朝廷体恤,赋税减益,小民小户日子好过了许多。
馄饨端上来,五个汉子立即执筷,等着面好的其他人不由咽了咽口水,闲话也不说了,转过脑袋去瞅煮面的大锅。
裴有瓦端起碗,吹一吹,先喝了口热腾腾的汤。
这清汤馄饨点了几滴葱油,薄薄的油花飘在汤上,葱油的香气令人食指大动。
一时间再没有闲聊声,只有呼噜呼噜吃馄饨喝汤的动静。
等四碗阳春面端上来,即使烫口,也有人迫不及待挑起一筷子面就往嘴里塞。
摊主将余下的面团放进木盆中盖好,一家子这才缓了缓,备起猪杂和荤素卤子。
天色尚朦胧,有人用扁担挑着两桶水往这边走来,是摊主的大儿子和小女儿。
大儿子约莫十二三岁,小女儿七八岁的模样,提了一篮干菜和一篮子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