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镛与武帝赶到后方寻到舱下,就看到连小将军奔至了破掉的船壁处往下跳。

连镛气得大喊:“连锐!”

待奔至船壁边,两人只见一团激溅的水花,好一会儿才见连锐被水下的士兵架着浮出头,看他大口的咳着吐水,连镛松了口气,方才发现自己弟弟手里居然还捞着一个人。

等着人被送上了船,连镛走近去欲骂,就听连锐先喊将出来:“别别别!快叫医师来给这位医娘子瞧瞧,她方才伤了那蒙人余孽,被十成力道砸出船,怕是受了内伤,快叫医师。”

亲兵赶紧去寻医师。

等任医师匆匆赶来,也顾不得男女有别,撩开湿发一看,吴三娘子面色惨白如纸,嘴角隐有血迹,他连忙搭脉,面色沉了下来:“内腑震荡,背脊骨断了两处,好在并未扎入内脏,速速让她侍女与她换了湿衣,在下开方熬药,与她正骨。”

武帝见到吴三娘子,倒是微有意外。

他听弟弟言及过这位小娘子,亦见识过儿子与她在外曾相遇,花宴亦曾见她出席,但想不到这小娘子学医抛头露面不说,心性竟如此勇敢坚强,敢拼死伤敌,倒叫人刮目相看。

武帝等连锐将人抱起送走,这才道:“这位小娘子好似师从刘御医?她尚待字闺阁,不好叫那医师亲近正骨,连将军,且派人自二船将刘御医接来更好。”

领命的军士急忙去了,不一时便将于二船上与受伤将士看诊的刘御医接了过来。

刘御医也顾得不客套,点点头便急忙上二楼去。

好在任医师下了针,催着吴三娘子吐出水,不好的便是受了寒,又是如此大冬天,吴三娘子浑身发抖,盖着厚厚的绒衾都未能睁开眼睛醒过来。

武帝让人又送了厚衾并炭火进去便不再关注此事,他们回到前边,雾已经淡去很多,曾经不知真面目的乱礁滩岛终于缓缓现出了真容。

在这些乱岛前后,多的竟是一条条的在造木船,有些船体之大,竟比大胤战船还要稍大一些,但显然装备并不精良。

那边的人显然也看清了这边,有领头的下令,本来慌乱了一阵的水匪开始有序的登船,武帝还以为他们要再战,却是不想这些水匪竟是坐了船逃跑。

这样的机会武帝一行如何肯错过,指挥着破浪跟上,不一时便钻进了诺大如迷宫般的乱礁巨岛群里。

外头看着,这些礁石巨大如崖,岛多如山,等真正进去了,里头却是别有洞天。诸岛上开凿了一些石洞,若不仔细瞧,却是看不出来,最为令人惊叹的是岛与岛岛与礁,竟天然的鬼斧神工作成般,有道道险之又险的石梁或拱桥式巨石、一阶一阶高低不等的石柱相连,就好像这处礁岛如同花园回廊。

更叫诸人惊奇的是入了岛群,居然一绝寒凉,温热之风扑面,岛上礁上绿植摇摇,间杂零星黄红嫩花,仿若春末将夏。

武帝赞叹:“好一处人间遗珠。宋书记,快将此景画下,再折些花草验过毒性,寄与太子殿下。”

179 | 一五六、愁容

一五六、愁容

再次收到武帝的信,姬苏并不惊讶,但叫他惊讶的是听到随信回城的医师的消息。

这个事武帝在信中一笔带过,但画师技巧高超,倒是将连小将军打斗,吴三娘子不屈刺敌落水之事简单又传神的画了出来,姬苏看着信上那有些熟悉的面容,心里微微一沉,略有担心的喊来唐山:“信中道有医师受伤,已经随信送回城来诊养,汝可知这医师是何人?”

唐山并不隐瞒:“正是殿下心仪那位吴三娘子。”

姬苏顿时又有尴尬,又有担心,最终还是忍不住问:“她既身受重伤,怎的不顾劳顿要送回汾城来?”

唐山摇头:“将军此行所带医师与药物并不多,此次水匪竟是与蒙下残孽勾结,故吾军损伤不小,刘御医使人速送小娘子回城,城中安定,既可予汝安心治伤,亦是想让殿下拔发粮草药物过去。”

姬苏听了这话,才发现自己光顾着吴三娘子受伤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