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强,那国富还会远吗?未来的大胤会在历史的洪流里走得更远更长久,在这个星球上比其他国家要发展得更快更迅速,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这份眼界与心胸,这份巨人式的雄伟气魄,叫一声大帝,当之无愧。

唐山等人俱都由心赞同,转了个背,武帝全身舒坦,好似身体都轻了,要飘起来似的。

儿子真可爱,竟这般夸赞于他。虽说每日常听他人奉承,可武帝早年的经历,对人言并不相信半分,然而此时却如同喝了蜜,心跳都不由得自己,真恨不得上前抱住儿子好生亲咬戏戏一番。

平时态度冷硬的武帝,嘴角带上了自己都不知道的笑意,只把小桃瞧得稀奇,唐山看在眼里,再看看一侧与其他禁卫说话的太子殿下,默默的垂下了眼睛。

大约老天心情好,侍卫带来了找到对水寨水路特别了解的老渔夫。

姬苏受了礼,见这渔夫面容沧桑,额间皱纹深得厉害,便不由得想起上辈子操心政事的父亲,给人赐了座,便详细询问李渡的水寨情况。

李渡水路纵横,南来北往皆靠船,故水寨不少,专门在一些要道上弄了关卡收取水费不说,据老渔夫讲,有些水寨还掌着秘密的水道,这些水道,多用作运盐。

听到盐,姬苏不由得面上一肃。

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海盐,盐除了从小国代国与贡国进贡的池盐、川盐,就是运州、毛州、放州等地出的岩盐,盐量又是人体必须之物,故来往交易朝廷把控极严,一个州一年需要用盐多少,都是严格控制着重量的,也因为如此,盐又是珍贵稀缺之物,倒卖的利益异常巨大,有些寻常人家甚至一年的嚼用大头,都用在了买盐,有些地方甚至富贵人家走亲戚送礼都用盐代替,受礼家还不觉得礼轻,反而觉得礼重情谊重。

看来去海边走一趟势在必行,盐这个东西,得大力开发,海盐粗提炼出来的,可以用来腌菜,再找匠人们研究,做二次提炼,就可以变成可食用的食用海盐。

不知不觉进入忧国忧民太子日常模式的姬苏在心里为自己做计划的小本本又添上了一笔。

但目前还是先去水寨看看要紧,姬苏并不多话,细细听着老渔人解说,偶尔会插一句提问一下关于水路收费,水寨远近等问题,最叫姬苏感兴趣的,是老渔人提到了一个事物:蛟。

作为华夏人,姬苏是听过蛟这个名词的,说是是龙的一种,但这个生物对于广大的华夏人来说,就是一种传说中的生物,并没什么人有幸可见能确认它真的存在,而现在,姬苏居然听到了蛟。

他不由得好奇:“老丈,蛟是何物?”

老渔人本来以为得见大官,心里一直紧张揣着,随着交谈,慢慢发现眼前的年轻人态度温和有礼,声音也好听,慢慢便放下了一口气,此时听到姬苏问话,倒是显出年少之人的一份天真,不由得好笑又自豪的解释道:“蛟是一种蛇鱼。”

“蛇鱼乃李渡特有之物,体长如蛇,尾尖如刺,最长约有五丈,体粗如一个半成年男子。头亦如蛇,舌亦如蛇,身体尽覆鱼鳞,但头眼往后则是骨腮,瞧着凶恶,却是性情温和。平常游行,骨腮如鱼腮,遇敌则骨腮立起,展如一圈骨扇,尖利无比,牙与尾刺有猛毒。”

“在李渡,也不记得是甚时候,有人发现可驯蛟入深渊,便苦苦研究此技留与后人,此技不外传,故李渡哪家珍珠有名,哪家便懂得驯蛟之技,他等采珠人如若骑蛟入了深湖深渊有幸上来,便可一夜暴富。”

“那花家水寨之人养蛟,”老渔人不待姬苏发问,自己竹筒倒豆子,说得干干脆:“乃是为了拦船。蛟体大,尾有巨力,平时用好肉与药养着,见船来便喊话,若不停船,便放蛟撞船。”

花家水寨?

姬苏若有所思,问:“那花家水寨在何处?”

唐山在一侧坐着,随着老渔人说话,他把姬苏面前摆的大泥盘已经堆捏出了一个大概整体形状,交错纵横的水路,城镇,小桃则把纸裁了小纸片,用细细的竹签子劈开一头的中间夹了,写上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