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先拳脚,途中自挑武器如何?”

“可。让汝十招。”

武帝点点头,又动了动肩膀。

武帝的面容轮廓经历了几年的征战变得更加锋利俱有侵略性,狭长的凤眼即使只静静的看着人,都予人刀锋般的凛冽凌厉。块块分明结实的肌肉,只看着便能感觉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在伺机释放,赤祼的上身上面布着好些伤痕,并未让人觉得难看,反而充满了男性的阳刚与狂野,宽肩瘦腰的整个上身在阳光下闪耀着一层油光。腹肌累累,一呼一吸间牵扯起漂亮的线条,而两侧,人鱼线更是分明的傍着紧收的精悍的腰身没入裤与带里引人遐思。

姬苏看着极有男性魅力的武帝的身体暗暗嫉妒,暗中还稍稍对比了一下两人的身高体格差异,武帝差不多一米九的个子,而姬苏,十五岁了才一米六七,刚刚到这个爹的胸口位置,体格更是比武帝瘦了一半。

姬苏小心提起十分警惕起来。

“好,儿臣动手了。”

渣爹一看走的刚猛路线,直接对上可能讨不了好,只能试试取巧偷袭,以柔克刚路线了。

姬苏一动,武帝就在心里暗暗点了点头。

阳光下的姬苏细细瘦瘦,因为面具遮去了惊人的容貌反而突显了他的眼睛。和自己一样的凤眼带着稚气的看猎物的眼神,明亮、水润、充满了打倒对手的渴望与志在必得,仿佛两团光,烧得人身上起火。

很好,他的儿子,就是应该这样。

最让武帝满意的,是儿子知道自己的弱势,懂得先发制人这个道理,看着还小,但那身形,有着猎豹捕捉猎物时的灵敏迅捷,可见基础夯得实,武功路子专精适合自己的。

一时间父子两都战意盎然。

***************************************

白叠子:棉花的古代名称的一种。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 9世纪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在其《苏莱曼游记》中记述,在中国看到棉花,在花园里被作为“花”来观赏的。《梁书·高昌传》记载:其地有“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名为白叠子。”关于棉花传入我国的记载是这么说的:“宋元之间始传其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

"四两拨千斤":这是一武术技法术语,道家哲学,初见于太极拳《打手歌》:"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谓顺势借力,以小力胜大力。

*作者有话要说。

一, 姬家兄弟的人设,请参考标题,不要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所谓的商业霸总,他们是土生土长的古代帝王,手掌国家生死,百姓在他们眼里重要,但还是蝼蚁。冷心、冷情、多疑、残忍、强大的控制欲才是一个暴君最基本的特征,所以他们真的很有缺陷,不是好人。在有重大缺陷的同时,他们同时又是有智商的,表现出来可能不如姬苏的明显,但从他们敏锐的从姬苏各种提议自我延伸出的决策是可以看出来的,所以就个人而言,他们也有优点。当然,如有不喜者,请绕。

这是再三强调的一点。

二, 关于姬苏的外貌描写。一是因为男人是视觉动物,爱情那东西得从各方面综合才会养成如性格、气质、人品、能力、外貌等,描写姬苏外貌只是对姬家兄弟对儿子的亲情转变做一个刺激点,随着儿子长大长开,老父亲的忧虑要从看小孩转变到看待儿子已经长大的这件事上;二是上文武帝有句话提到了:他知不知道自己的模样叫人瞧了去会引起何种纷争?他知不知道这世上人性黑暗,这世上还有一种男子喜好龙阳?他知不知道绝色之人的性命,在这世上最如飘萍? 为后文姬苏这个对外貌不关心在意的直男闯江湖吃亏做伏笔。

而姬苏作为一个胎生,装孩子装天真的时间久了,灵魂即使再成人,也会慢慢受时间和年龄环境的影响,变得一定的稚气天真,就好像一个人演一个角色久了,会受影响一样,所以人设是基现实考虑后决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