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琰接到:“是以,才有百里乡亲联名请书,希望能放过应家。”
萧湛的脸色也沉了几分,这种形势之下,民心尤重。
“但是你们也未曾招降?”
顾琰:“对方的要求很简单,招降可以,但是得让他们吃饱饭,有衣穿。可是如今,物资短缺,若只是御寒用的衣物到还能提供,粮食的话,确实难以供应。但是好在也平稳了下来。不过千防万防,家贼难防。我方刚与对方谈成条件,第二日,那平川的县长怕丢了身家性命,竟说服允城的县长一起,成了西陵的细作,放了西陵的人入城,暗中煽动。而允城的守备军又得了允城县长的指令,刻意与叛军发生冲突,幸亏国师赶到,才让允城幸免遇难。”
第207章 风起萍末第七 苏胤醒了,前世记忆
“陛下, 苏国公年迈力衰,若只是担个辅国将军的名声便也罢了,如今苏家人丁凋零, 苏胤亦不再京都,此时陛下派苏国公去我北境,阻挡西楚,岂不是可笑至极?”
“苏胤, 你竟敢来拦萧某的马?你就没想过, 依着萧某的性子,届时一个马绳没收住,从此身死道消了吗?”
“苏胤, 怎么,你也想争一争这至尊之位?你觉得你可能从我手中夺走吗?”
“阿胤,父亲他硬要抬棺出征, 怪不到萧长衍身上去。”
“胤儿,你是个好孩子,长衍也是个好孩子。你也该让让他。外祖父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只希望我们的长苏啊,能平平安安。”
……
钱塘的冬天总比京都城冷冽许多。
一阵阵的寒风, 透着刺骨的凉意,将半片天色都染的灰白。
明明漫山遍野的青绿,看似生机不减,若是细看,每一片叶子上,都透着一股瑟缩的萎靡。
恍若此时此刻,看着一院子的楠竹出神的苏胤。
沈无霜习惯了穿素衣,只是举手投足之间的气度, 让人难以轻视。
“怀瑾在赏竹?”
苏胤的身上只披着一件白裘,脖子藏了一半在毛领里,显得整个人都清瘦了不少:“闲来无事罢了。”
沈无霜在苏胤身后伫立:“怀瑾是在忧思东陵?”
苏胤眸色微颤:“现在已无东陵。”
沈无霜继续道:“也不知那位将军到底是怎么想的,一边让你离开京都,一边又将旧时东陵的属地让你来掌管,他倒是不怕你们辅国将军这一脉反了吗?这司徒瑾裕也真敢答应啊。”
谢云的声音有些轻:“有萧将军开口,怕是由不得他不应吧。不过沈大人,到底是大禹的帝王,直呼其名,颇有不妥。你先时死拒为相在前,若是被朝中抓了把柄,免不了一番折腾。”
沈无霜毫不在意:“那又如何,我只做怀瑾的丞相。而且,萧家那位如今只手遮天,朝中已然是他们萧家的一言堂。”
苏胤默默地听着谢云和沈无霜一来一回地讲着,有太多的问题,困于他的心中。
萧湛他明明恨了自己那么多年,为何要让他离开京都,杀了他岂不是更好。
外祖父已死,辅国将军的爵位,明明可以不承袭,为何他又要非得力排众议,送他回钱塘,又为何将东陵也一并留给他。
还有舅父的那句:阿胤,虽然萧湛现在与你势同水火,你虽也已选择放弃皇位之争,可是钱塘加上东陵的六十万兵力,你便带着走吧,莫要辜负他的一番好意。你也莫要恨他。
想到这里,苏胤的嘴唇动了动,心里有一道绵长的声音缓缓传来:
恨他?我又怎么会恨他呢?
他只是忘了我,却不曾对不起我。
自己的几次出征,每一次都有十四洲的人护着,萧长衍,你真当我不知道吗?
若不是萧长衍顶撞圣意,千里奔袭,强势对抗西楚,他甚至都看不到自己外祖父的遗骸。
苏胤看着几片在风中摇曳的竹叶,承载着一层薄薄的白霜,他甚至觉得,萧长衍,将他逼回南境,既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