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小世子嘴巴塞了东西,吃得有些鼓:“不对,萧老爷子和青帝姐姐都在京都城,你怎么可能会自己回去。而且就算你要回去,我也拦不住你啊。 ”

萧湛无奈地往身后的车壁上一靠:“吃你的吧。”

安小世子点了点头:“嗯,今日要不是遇见顾九思和三皇子,我也不会这么狼狈。我得多吃点。”

萧湛看着安小世子半点不谙世事的脑子,心底一阵好笑,不由得想起苏胤来,今日顾九思他们能出现在云上阙宫,不用想也知道这是苏胤的手笔。

原本他的计划,不过是让云上阙宫的管家将这件事传到御前即可,可如今,有了司徒谨言和顾九思的横插一脚,不仅能洗脱贞元帝对自己的怀疑,还能将这件事更大范围的放大。

只是对于司徒谨言这人,萧湛倒是有了几分高看。

既没有对司徒瑾晨落井下石,也没有对司徒瑾裕趁机逼入绝境。

萧湛回到府中,第一时间便被请去了书房。

“爷爷,兄长,听说军中有急报?”

萧老将军一张布满沧桑风雪的脸上,面色透出罕见的威严。平时萧老将军都会刻意地收敛了自己的气势,让人看上去只是个虎背熊腰的憨厚老者,而容易忽略了这位老将军,曾经征战沙场的大将军。

此刻萧老将军一改往常的闲适散漫之色,两只眼睛炯炯有神的射出两道逼人心魄的寒光,粗糙布满皱纹的手指,用力地点了点桌面,发出,“咚咚”地碰撞声,声音更是低沉的如同古庙的钟声:“你自己看看。”

萧潜冲着萧湛扬了扬下巴,萧湛狐疑地拿起桌上的一封军情急报,飞快地浏览了一遍,顿时面色微寒:“秦州府的府官实在吃干饭的吗?这样大的事,竟然还敢瞒报!”

萧潜的面色也很难看:“这次如果不是秦州府的州府被反叛的叛军沦陷,瞒不住了,需要朝廷的支援,怕也不敢上书。”

萧湛又重新看了一遍:“如信中所陈,是百姓不堪重税想要谋反,但是秦州府,虽然不及北境地广,确也是大府,下辖府郡十二城,驻兵万余。怎么可能会被普通百姓的起义军所占据,这其中必定有所隐瞒。”

萧潜看了一眼萧湛,沉思了一会儿:“小湛的意思是,这其中另有内情?”

“嗯,”萧湛看向萧老将军:“爷爷,您可还记得,前年和去年的赈灾名单中,都有秦州府?如果长衍未曾记错,原本我父亲想要向朝廷申请的六十万担军粮,因为秦州旱灾两年,前后只发了三十万担,剩下的三十万担被分城两次用于赈济灾区去了。”

第179章 折蟾宫第七 请

随着萧湛的话落, 书房里顿时静了下来。

光线打在萧湛的半年脸上,一般在阴影之下,显得萧湛的神色更加深邃了一些:

“我记得, 秦州府有至少三座城池,连续两年,接连遭遇大旱,百姓们的庄稼颗粒无收, 而今年冬季, 听说秦州府有近一半的城池遭遇了地动和雪灾,秦州府的灾情确实十分严重。因此前年和去年,朝廷一直都重点关注这秦州府的灾情。往年每个灾区, 朝廷都会发放三十万石到五十万石不等的粮食之外,每年也会给每个灾区的拨款白银五十万两,爷爷, 若是这笔赈灾物资全部用于灾区,足够养活百万余百姓一个季度,百姓怎么可能揭竿起义?”

萧湛的话音刚落,萧老将军和萧潜的脸色便更加难看了,除了对秦州府府官瞒报不作为的愤怒, 还有对朝廷的失望。

他们萧家为了大禹尽忠职守,明明北境乃是苦寒之地,可是因为贞元帝的忌惮,每次给到北境的物资都是最差的。但是只要是朝廷以赈济灾民为由克扣的军饷,他们能忍的地步,都忍下来了。

萧湛继续说道:“负责赈灾事宜的一直都是李建兴牵头,但是具体事务操办却是由治栗内史刘阳负责,光是去年, 李建兴呈报的灾区就有五个之多。

原以为他们两分属于大皇子和八皇子两派,贪墨之事能所有收敛,可是从现在看来,这两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