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景四年,贞元帝以帝王之礼,请当朝太傅、太师为媒,十里红妆,百里红绸,举国同庆以皇后之礼,将苏家的大小姐娶回皇宫。
为了表明帝后同心,特赐封号贞德皇后,可谓是宠冠后宫。
北景五年,贞德皇后诞下一子,大禹朝的嫡子。
同年,南疆战乱,苏大将军为国前往南疆抗敌,贞德皇后知道后悲伤欲绝难产,九死一生产下嫡皇子不足半年便殁了。
只留下一位娇小可爱的七皇子,贞元帝大恸,为七皇子取名胤,司徒胤,原本按祖宗礼法,皇子应当满周岁方可正式入皇室玉牒。
而贞元帝一意孤行,不顾群臣劝诫,一纸诏书,封嫡子司徒胤为皇太子,正式入皇室宗庙,记入玉牒。
可能是贞元帝的雷霆手段,让太多人忌惮,那位刚刚被立为储君的太子,尚在襁褓之中,还没出满月,就因为感染风寒,没熬两天就殁了。贞元帝大恸,听太常寺建议,大赦天下,为皇太子祈福。
北景六年,在大家都以为在南疆牺牲的苏家的独子苏获,因为一直在外征战,未曾成亲,也就不可能留血脉于世,苏家此后再无后人,不少百姓都为之伤心同曦。
从南疆过来的一位姑娘,怀里抱了不满周岁的孩子出现在辅国将军府门前,带着苏获的遗书,滴血认亲:这人是苏将军的遗孤。
贞元帝知道后,感念辅国将军满门忠烈,又想起自己可怜的太子,不顾群臣劝诫,为这位婴儿赐名为胤,取字怀瑾。
北景十四年,苏胤初入太学学堂,贞元帝亲至,为苏胤主持入学。
皇恩盛宠,不过如此。
贞元帝看到苏胤来了,一双透露着精明的眼光中,竟然让人难得的觉出几分慈祥的意味:“胤儿来啦。”
苏胤一步步缓缓上前,不紧不慢,行至殿中,轻轻掀起衣摆,施施然跪了下来:“怀瑾叩见陛下,愿陛下万福金安。”
“胤儿快起吧,不必多礼。”贞元帝伸出手虚浮了一下,“这几日不见,你的风寒可好些了?朕派人给你送去的药材可有用?”
“谢陛下。”面对贞元帝连珠炮一般的慰问,苏胤淡淡地站了起来,旁边的来喜公公第一时间上去想搀扶苏胤起来,被苏胤轻轻地制止了。
苏胤刚好在萧长衍的正前方,看着苏胤的侧脸,萧长衍一阵出神,微微皱眉,心想,
旁人也是这般跪,怎么不见有这人这般好看呢。
萧长衍的眼神一向是极好的,今天苏胤因为没有穿狐裘,一张俊秀如天神般完美的侧脸,完整地呈现在了萧长衍眼前。
萧长衍眼尖的瞥见了苏胤仿若浩玉的耳垂上,好像有一枚浅浅的细细的小痣。
这个发现让萧长衍深邃的瞳孔深了几许,仿佛发现了天神在制造这个完美作品的时候,故意添上一丝人间味。
萧长衍心里嘀咕了一下,怪不得,称之为谪仙,可不是被天帝贬谪凡间的仙人吗。
“多谢陛下关心,怀瑾的身子已然无恙。”
苏胤的声音不轻不重,淡淡地在大殿萦绕。
“好好,无碍就好,无碍就好。”贞元帝连连点头,“苏国公今晚没有陪胤儿一起来吗?”
往年的宫宴都是苏胤陪着苏国公一起来参加的。
“昨夜风疾雨历,祖父不小心感染风寒,为了避免惊扰圣驾,今夜的宫宴特地让臣怀瑾请罪,请陛下恕罪!”苏胤虽尚未弱冠,可举手投足间的儒雅清贵之气,总让萧长衍忍不住多看两眼。
萧长衍心绪有些飘:十九岁的苏胤,似乎比前世顺眼了太多。
“苏国公可好些了,小顺子,快,传太医去辅国将军府去瞧瞧。”
“多谢陛下关心,祖父今天早上已经请大夫过府诊治,大夫也开了药,不必劳烦太医院再去跑一趟了。”苏胤依然是一副平静的样子,纵然皇恩浩荡,与他来说,亦是平平。
贞元帝听了苏胤的话,也没有对苏胤的态度表示生气,还是吩咐了他身边的大太监曹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