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喜安也不回话,嘻嘻笑着将发好的面倒了出来,握着擀面杖,拒绝孙大娘的帮忙,她自己来擀面皮。

灌汤小笼包好吃的秘诀,一个是馅料要调好,第二个就是这面皮要足够薄,要保证面皮够薄,包出来的包子又不会破皮,其中的细节可没那么好掌握。

不过这对郭喜安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她先将面团分成大小均匀的面挤子,手里的擀面杖熟练地不停滚动,小小的面团很快就变成一张张又薄又好看的滚圆面皮儿。

在动手包之前,郭喜安先给大家做了一个示范,包灌汤小笼包和一般包子有一点点区别,不能包得太满,里面得留下一点空隙,这样蒸出来的汤汁才不会把面皮撑破。

孙婆子毕竟是常年下厨的,一看就会,适应了一会儿就能包得很顺手了。

在郭喜安教学的时候,家里几个小的也看得认真,他们以前都没有包过包子,大丫手巧,看了一遍就能包得像模像样,二丫学着包了几个,才慢慢的掌握诀窍,也包得小巧玲珑。

就三丫和向佑向泽三个小的,尝试着包了好几个都不对劲,要么包着包着馅料撑破漏出来弄了满手,要么就是粗暴的圆球似的裹成了一个包肉的丸子,还是一个不规则的面丸子。

再又制造出几个大小形状不一歪七八扭的“小包子”后,三个小豆丁终于放弃了,郭喜安给他们安排了别的任务,去拿了簸箕,把包好的小笼包整整齐齐的放在上面。

第116章 美味灌汤小笼包

郭喜安擀面皮的速度飞快,孙大娘和大丫二丫三个人包包子的速度都赶不上她,包到一半的时候,郭喜春从地里回来了,有了她的加入,速度才堪堪持平。

五斤的面粉不算多,因为要做的是小笼包,灌汤小笼包要求的皮又要更薄,郭喜安经验丰富,这五斤白面也擀出了三百多个面皮。

时间在忙忙碌碌中飞快流逝,等到把所有的面皮都包好,酸菜馅的馅料还剩下一些,外面天色也擦黑了。

郭喜安原本是想把包子蒸熟了让孙大娘拿回去的,这会儿也来不及了,便用竹篮整整齐齐地给她码了半篮子,差不多也有七八十个,肉馅和酸菜馅的各一半。

不等孙大娘推辞,郭喜安提前在她开口前说道:“大娘,你可别说这太多了,就这么些包子,也只够你家里人尝尝鲜的,你帮着我忙活了这么大半天,要还和我推辞,那我可要不高兴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篮子也已经塞到了手里,孙婆子也不扭捏了,见郭家其他人的脸上也没有不满之色,她笑呵呵地接下。

郭喜安又把她提来的半桶泥鳅腾出来,将桶还给她,孙大娘便提着半篮子包子和自家的空桶回家去了。

送走了孙大娘,郭喜安又用两个小盆装了满满的两小盆子小包子,叫大丫带着向佑分别给李大娘家和赵里正家送去。

“送过去就赶紧回来。”郭喜安叮嘱。

“知道了。”大丫还急着回来吃包子呢,带着向佑走得飞快。

郭喜安这边开始张罗着蒸包子,幸亏家里之前做卷粉买了一个六层的大蒸笼,一次就能蒸上六十个包子。

小笼包皮薄个小,比普通包子熟得要快,上火蒸上十五分钟左右,便可以吃了。

包子上火蒸了还不到十分钟,大丫便带着向佑回来了,一人手里提着个竹篮,一篮子是李大娘家给的才长成的巴掌大的嫩黄瓜,一篮子是赵里正家给的甜玉米。

郭喜安将两篮子东西接过来放在一边,让孩子们准备洗手吃饭,自己又拿出一个大海碗,往里面放了些辣椒油,再加上酱油醋,做了一个简单的料汁。

吃灌汤小笼包是不需要蘸料的,那个酸菜肉馅的小笼包可以蘸着这个蘸料吃,又是另外一种风味。

郭喜安也没分,一大碗的蘸料汁就这么放在桌上,里面放上勺子,待会谁要吃的就自己舀。

拿了小盆过来,先把蒸笼中上面三层蒸熟的酸菜肉馅小笼包捡到盆里,下面三层就全是肉馅的灌汤小笼包,灌汤小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