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左边的那个妇人是王二麻子的媳妇,叫李桃红,她和李凤萍都是隔壁李家村的,两人同嫁到了向阳村,平日里关系很是要好。

李桃红的眼珠看着坐下的郭喜安滴溜溜的打转,笑着道:“喜安妹子去镇上赶集也舍得花钱坐车了,看来昨日和老程家分家还是分了些银钱的,到底是分了多少呀?也和我们说说。”

财不漏白的道理,在哪个时代都适用,郭喜安只淡淡的看了她一眼,答道:“哪分得着什么银钱,不过今日是集市天,赶得早了去镇上还能买到一些便宜的东西,这才忍痛花上一文钱能早些去镇里,我现在一穷二白,还带着两个孩子,可得精细着打算呢。”

“二嫂这话就不够意思了,叫人听了还以为我们程家多么欺负你呢。”从看到郭喜安之后就一直眼色不善的李凤萍讽刺道:“明明从我们程家分走了二十两银子,掏空了我们家家底,转头就不认账了。虽然分了家,但向佑和向泽到底还是程家人血脉,你这样诋毁我们程家,也不怕俩孩子难做人?”

从昨天郭喜安分走程家二十两银子后,李凤萍可是恨死她了,虽然老程家是婆婆当家,这些银子也不是她保管,可那是公中的银子,迟早也是她的银子,郭喜安分走了自己以后的钱,她当然痛恨。

旁边的李桃红听了李凤萍的话,大呼小叫起来:“什么?二十两银子,我家不吃不喝存上三年也不一定能存上呢,喜安妹子你可是发财了,我还愁着今天买油的钱不够,喜安妹子借我个几两吧?”

郭喜安无语的看着她,这样的人可真是哪里都有,什么话都说得出来,她才懒得和她对付,冷着脸,干脆利落的丢下两个字:“不借!”

连个借口都没找,不留情面的拒绝让李桃红脸上的笑容一僵,感觉自己大失颜面,恼羞成怒道:“穷人乍富,有了几个银子就了不得了,开始瞧不起人来,不过是讹自己公婆得来的银子,神气什么?”

郭喜安才懒得理会这种人,你越和她掰扯她越来劲,最好的对付方法就是无视她。

李桃红又阴阳怪气了几句,见郭喜安抱着背篓并不搭理,反而自己一通下来惹了一肚子气,最终不甘的闭了嘴。

李凤萍一直恨恨的看着郭喜安,眼眸里都是阴沉。

第14章 赶集

待牛车上又上了一人后,张大头才驾着牛车,往镇上赶去。

镇上距离村里大概五六公里的路程,靠脚走的话差不多得大半个时辰才能到,坐牛车倒是三刻钟左右就能到了。

到了镇上,张大头将牛车停在镇口,众人下了牛车,村里的许多人都是背了些粮食小菜来集市上卖的,便相约着往镇上东边摆摊位置走去。

郭喜安记忆中虽没有来过几次镇上,但依稀对镇上的环境还有印象,她寻着记忆先找到了镇上唯一的一家钱庄,拿出一两碎银子换了一千文钱,然后再转到杂货店,买些酱油米醋盐巴等调味品,买好这些,她也不急着去买剩下她昨天盘点好要购置的东西,背着小背篓在镇上慢悠悠的逛了起来。

桥连镇其实不算大,整个镇子也就东西南北四条街,其中东街也只有初一十五的赶集日子才会有周围村子的村民过来摆摊,卖的都是自家种的农产品,没有什么稀奇的。

西街就是刚刚郭喜安换钱的那条街,整条街道比较严整,很多大的客栈酒楼都聚集在这个地方,桥连镇的县衙也在这条街上,是个比较“高级”的街道,多是富人出没的地方。

南北街道就比较杂了,摆摊开店的都多,鱼龙混杂,十分热闹,有点像她前世的那种商业街。

郭喜安四个街道都转了一圈,将四条街道的情况都摸得清清楚楚,心里对如何赚钱已经有了些主意,不过今天来得匆忙,待下次准备充分了再试试心中的想法。

她沿着北街往前走,进了一家打铁铺子,这铺子里有许多完成的成品,郭喜安买了口铁锅、一把菜刀、一把镰刀和锄头,还有一把烧火钳,讨价还价一番之后,总共花了三百一十八文钱,这比她想象中的还贵,这个时代的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