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个,我花了好些功夫,才帮她买到的,小裴啊,这件事就麻烦你了。”

裴曼宁拿回去之后检查一番,确定只是一卷布料,才放心地收好。

下午三点多,忙完出了出版社,裴曼宁也没敢再往黑市去。

她直接去沪上的废品收购站。

沪上的废品收购站,里面的东西更多了,从旧报纸,旧风扇,被敲碎的铜器、铜像和古钱币,到旧家具旧蜂窝煤炉子。

裴曼宁已经驾轻就熟,在废纸堆里挑出好些残本和撕碎的字画,这些被收购站收集之后,都是要送回造纸厂打成浆用来重新造纸的。

她在里面挑挑选选,好些画因为被水浸泡过,水浸霉蚀,相互粘连,几乎变成了一块纸砖。

面更是已经斑驳褪色,好些地方残缺了一块,看不清楚原貌了。

但裴曼宁认得出来这些纸张的材质,是有名的“花帘纸”,这种纸对着光线看,可以看到中间帘纹透亮的线纹或图案。

只不过,这些纸现在都烂成小片一片的了,又软又烂,她自己修复古画的手艺只是略通皮毛,恐怕根本修复不了了。

如果将来遇到修复水平高超的画师,或许能将它们修复过来。

另外,废纸堆里还有一些残本,应该是破除四旧的时候,被撕掉的古籍,趁着没人看见,她偷偷把这些违禁的书籍收进须弥界藏着。

至于那些被毁掉的铜器,许多都被压在一堆将要被熔炼破铜烂铁里,裴曼宁挑了半天,才找出一个身首异处、面目不清的金属器,看上面形状和纹饰,有些像是战国时期的青铜鸟盖瓠壶。

在寻找另外半截的时候,她又找到一把锈迹斑斑的青铜短戈,手柄上刻着一圈篆文,因为锈蚀得太过厉害,看起来和其他的破铜烂铁没有区别。

这个废品站的藏的青铜器不少,也是裴曼宁运气好,现在从全国运到沪上金属冶炼厂和废品回收站的东西,每天都不计其数,懂这些东西的,总能挑出一两件来。

把能认出来的东西,裴曼宁都尽量挑了出来,她见识有限,至于那些认不出来的,只能任由它们回归冶炼厂和造纸厂了。

裴曼宁又选了好些没有看过的书籍,然后才拿到外面的工作人员那里称重。

提着一堆东西出了废品站,裴曼宁找了一个偏僻无人的地方,将实在提不动的书全部收进须弥界,然后从另一头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