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线索,所有人立即忙碌起来。

审查人员负责继续审问周邦国和袁维城,尤其是周邦国,韩景沉和宋秋白亲自去了趟新华书店。

“那个周同志啊?”书店里的工作人员对周国邦的印象还挺深刻的,“他就经常在这个位置看书。”

宋秋

白大致浏览一遍附近几个书架,都是些关于文学,哲学,艺术和人文杂志的书籍。

他问,“他平时都看什么类型的书?”

“这……”工作人员认真地回忆了一下,“抱歉同志,书店人太多了,我也没注意他在看什么。”

韩景沉大致看了一圈,走到一排放满期刊的书架面前,“这些杂志,每个月都会出新刊?”

“也不是每个月都出,像是这几本,基本上是两个月一刊,这些是一月一刊,另外还有几本是一月两刊,每个月月初,这几本会先出刊,这些是月中才出,还有月末出刊的……”

工作人员很了解情况,详细地介绍了一番。

韩景沉点点头,把每个月5号之前出刊的几本书拿下来。

他可以确定,周邦国他们之间,在每个月尚未通讯的情况下,一定还有一个彼此知道、随机又独一无二的暗语。

韩景沉看向期刊的编码,自从两年前实行了全国图书统一编号之后,所有书都有自己的编码,独一无二,由分类号、出版社代号和序号进行组成一列数字。

宋秋白看他的样子,又看看这些期刊,也意识到了什么,对工作人员道,“这些书,我们都买下来。”

……

寒风中夹杂着细碎的冰雪,呜咽呼啸,今年的冬天,竟然比往年更冷。

回基地的路上,韩景沉和宋秋白都在琢磨着完整的密钥。

以往,宋秋白对于解密这种事,都废寝忘食、如痴如醉、不可自拔,今天却有些心不在焉。

“老韩,我看你要不然还是回咱们情报组来吧。”宋秋白坐在副驾驶,对韩景沉道。

他是真心想韩景沉回来。

韩景沉开着车,目光注视着前方,脸上的表情没什么变化,“回去就不必了,我对现在的部队很满意。”

宋秋白:“可是,你不在情报组工作,太可惜了。”

他也为失去这样一个搭档以及竞争对手感到可惜。

当初,他和韩景沉是同一年进入情报组培训的,都学过电报学和密码学,也都学过侦察技术和反间谍技

术。

只不过,他更擅长数学和逻辑学攻克各种密码,而韩景沉更擅长侦察和分析。

他对密码学的世界着迷,加密,破译,加密升级,再破译……每一次解密任务,都是一场看不见血腥的厮杀,智慧的博弈,数学与逻辑的较量。

原本以为他们是最默契的搭档和最大的竞争对手,没想到……一年后,韩景沉就调到其他地方。

“没什么好可惜的,对我来说,也没兴趣整天和这些枯燥无味的数字打交道。”韩景沉不觉得可惜,再选一次,他还是会选择现在的营地。

“……”枯,枯燥无味?

宋秋白原本还想再劝的话,一下子哽在了喉咙里。

……

拿到期刊和编码,众人开始用微型密码本进行分析。

韩景沉道:“他们每个月八号早上,会发送一封密电,现在是5号,我们还有3天时间。”

“韩队,现在我们手里还没有密文,要怎么破译啊?”正式场合,姜晔没叫沉哥。

姜晔曾经做过一年侦察兵,多少也懂点电报学。

一次一密这种加密方式,不需要密码机,只需要一套袖珍密电本,这个本子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磁带,也可以一本书。

通讯双方必须同时拥有可以一页一页撕开的本子,每一页上随机地印着几栏字母或者数字,为了确保安全,用过后,本子上的那一整页立即撕下毁掉。

这就意味着,他们手里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