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下,”半晌,刘协看似回过神来,却还很是恍惚,甚至还下意识地换成了敬称:“可是姑射仙人?”
肌肤似冰雪,曜曜如日华。恰似那辉光照夜,尘垢不侵。
可不正是独含天地之灵秀,岂神之祇?岂人之精?
他的话语里带着十足的小心翼翼,仿佛只要声音一大,惊来旁人,眼前的幻境就要随之碎裂了。
听到这句莫名其妙的问话,虞临则已经有些后悔给这个少年再次面试的机会了。
“不是。”
他尚算耐心地回答。
“噢、噢、竟是如此。”
素来潜心向学、得才博果辩之美誉的刘协,从未觉得自己有过这么口舌笨拙的一天。
他半点没信虞临的回答,心头渐渐炽热。
如汤遇伊尹,周获吕望,他虽龙困浅滩,可神人今夜特地御风相见,岂不足证天命仍在己身?
虞临又静静地等了一阵,就见刘协郑重行了一礼,忽神色急切地询问:“今得足下亲至相语,幸甚至哉,还盼君不吝相告……现汉室倾颓,不知国祚还续否?”
这实是他内心最大的忧惧。
此问一出,他既期待,又恐惧地等待着仙灵神人的答复。
他未发觉的是,对方眸底掠过一抹茫然。
虞临愈发困惑不解了。
他虽未表明身份,但已经明确告诉过对方,自己根本不是仙人。
况且,面前这位身为大汉皇帝的弱冠青年,理应是真正掌握这个问题答案的人。
眼下群雄逐鹿,大势将定,对方身为主公却还不够意志坚定、甚至感到前程迷茫,竟然病急乱投医到把他当许愿机的地步……无论怎么看,都不是明主的表现。
想到潜在阵营只剩袁绍曹操二选一了,虞临面上不显,心情却难得有点郁闷。
他决定离开。
但在起身之前,秉着有始有终的念头,他还是认真地做出了回答:“成败与否,惟系君身。”
不待怔忪的刘协再次出声,不过错目功夫,那抹素影已翩然离去。
第14章 第 14 章
在前往邺城的过程中,虞临一改之前日夜兼程的做法。
平时可以直接翻越的崎岖山峦,他优哉游哉地选择花时间去绕开。
遇上沁凉湍急的河流,或是幽深邃远的湖泊,他便就地伐木为舟,无楫而泛。
偶尔还就地取材制成鱼竿,坐于扁舟上垂钓一番。
期间不时遇到一些藏身山中避难的流民,他通常只在暗中观察一阵对方的种田方式、作为日后参考后,就安静离去,并未打扰。
他难得有些偷懒地想,要是在自己抵达邺城之前,官渡战役已经决出胜负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友人们曾一致断定,这场战役不可能过于持久。
尤其曹军兵少,不堪长期消耗,至多能支撑满一年。
虞临并不了解双方很是豪华的谋士武将阵容,因此并未参与友人们唇枪舌剑式的友好讨论。
不过,单从他最为关注的种植方面分析,他也十分赞同这个观点。
参考过近年来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大小战事,在双方皆都全军而出、势要一决胜负的情况下,能打成持久战的可能性堪称微乎其微。
不因别的,单是粮草供应,就不可为长久计。
按照虞临的观察和计算,一位年轻军士所需的口粮约为每月四斛,这还不包括兵器和衣物等损耗物况且被征入行伍之中的这些寻常兵卒,原本多是躬耕田野的田父。
田地被大量荒废,最重要的人口则在一场场战事中被飞快损耗,此消彼长下,粮草耗尽的那天可谓近在眼前。
袁绍横据河北四州,可谓沃野千里,兵多将广;又有着四世三公的显赫家世,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无数士人归心,经营冀州不过短短数年,其麾下已是智士悍将如云;再观其先反客为主、逼走韩馥,后先连击破黑山军、公孙瓒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