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媚的冬阳让人仿佛觉得比烈烈夏日还要耀眼灼人,刺破霾障普照大地。
城中百姓脸庞上的笑容在暖暖的阳光沐浴下,伸展开来。
阳光撒满的院子里,水井边洗衣裳的郭氏对掂脚木柱上系晾衣绳的钟月笑道:
“月月,踩着凳子栓,晒的东西多,坠下去挨地了。”
旁边的钟兰见杌子太矮又不稳,甩甩收上的水起身说:“月月,我去给你搬凳子。”
钟月笑着应了声好。
下大半个雨,家家都积了不少脏衣衫被单要晒洗,钟家也不例外。
这不,钟月和秦氏将拆洗的衣物搜罗个遍,一准备花一天功夫好好拾掇下。
郭氏和小杜氏同样加入清洗大军,只不过后者没像二房三房暂停生意,而是让钟兰浣洗衣物,自己则负责摆煎饼摊。
考虑到回钟家村的道路泥泞,秦氏打算再等两三日晾晾路,再回村牵牛。
见钟兰走开,郭氏随口问汲水的秦氏:“二嫂,啥时候去京城?我跟莲莲随你们一道去。”
近半个月,裁缝铺的生意渐有好转,让人看到点希望。
闲叙时,听妯娌讲打算年节去京城卖菜顺道置办些年货。
闻罢便心动起来,针织女红针法娴熟虽然很重要,但款式时新多样亦能招引主顾。
京都地广人密,有能耐的裁缝必定不少,她可以去瞅瞅大城里的百姓时兴何种花样,到时有样学样用在自家铺子里。
秦氏一听妯娌也打算赶城,露齿而笑话语中毫不掩饰的藏着喜意:“我想问你来着,怕你铺子走不开。”
这下好了,又添人手帮忙。
“有啥走不开的,”郭氏明白妯娌何意说道,“刚好去看看三海,送两件棉衣给他。”
“成,路晒两日就去。”
两人心照不宣地没提小杜氏是否一同去。
……
东方天空浮出鱼肚白时,收拾齐整吃过早饭的一行人,先后从院落里拉出两辆特意借从街坊家借来的加长版木板车。
约一米高的竹栅栏将车厢围的严严实实,这样以来可以多载东西,而此刻车厢中已经装满白菜。
车子前后对齐摆正后,钟大山牵头黄牛走来。
听二儿媳妇要去京城卖菜便一起过来了,但并未准备同往,而是留县城帮忙看店。待牛干完活再牵回家,省得儿媳妇来回奔波。
待牛套好鞍后,秦文富指着第一辆车说道:“姑母,你拉前头的一辆,试试重不重。”
前后俩板车用粗麻绳串在一起,如此拉车人皆可借牛力,只不过前面的车子更要省劲。
秦氏点点头,走过去似乎没费什么力气便将板车压起来。
钟月见秦氏很轻松的样子,笑眯眯地弯腰钻进鞍绳跃跃欲试道:“娘,我也试试。”
秦氏嘴上虽说着:“你压不动,别添乱。”但仍将挪开,腾出地方将车把交给她。
“仔细着点,别撞着脸了。”前头紧紧拽着牛鼻铁环的钟大山一脸慈爱,抖着花白胡子出言提醒孙女。
钟月嗯了声,刚将身体力量托在两车把上,便轻而易举把车子压平,惊喜呼道:“好轻啊!”
“呵呵……现在觉得轻,等你拉半个时辰试试。”抱拳旁观的秦文和笑着泼冷水。
“二姐,让我试试……”钟莲兴奋道。
钟大山摆摆手,催促:“行了,要赶路呢,下次在家里试。”
钟莲瞄眼她爷爷,低头撅噘嘴,扭身找后头的郭氏。
这时钟月钻出车来,让位于掌车的秦氏:“娘,待会你累了我替换你。”
“秀萍,要不我先来?”小刘氏也走过来问道。
秦氏摆摆手:“城里路宽,好走。”
方才打趣钟月的秦文和从钟大山手里接过牛绳,轻轻抽了下牛背脊,扬声说:“走啦~”
话音方落,两辆菜车先后移动起来。
“大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