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有更好的师资条件,可以更好的教书育人。

小学的校长,是隔壁一个生产大队的知青,是68年下乡的那一批,因为在本地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放弃了回城的名额。

后面恢复了高考,又因为有家庭的负担,还要处理学校的事情,他既是校长又是老师,负责三个年级的教书,所以平时自己的书都没有时间看,导致高考失利,差了十几分,又加之他年纪比较大了,都三十好几了,干脆歇了心思,一门心思在这里教书育人。

中学的校长是一位四十多的中年男子,是山县本地人,教书有好多年了,一直兢兢业业,因为学历问题,得不到什么升迁,看着破旧的学校,也申请不到经费,现在听到可能要重建中学,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跑了过来参与会议。

此次会议吴县长和县委书记也都到场了。

说起来吴县长,肖元明也是认识的,他就是吴凤霞的爸爸,当初吴凤霞被坏人掳上山,还是肖元明和贺皎皎救的她。

当时吴县长为了感觉谢肖元明和贺皎皎,特意表彰了他们,还送了一台缝纫机,肖元明家的成分也因此由地主阶级变成了根正苗红的农民,村里人对肖元明家的看法也是因此而改变的。

所以吴县长在看肖元明时,也是分外的热情,不外乎其他,当时他女儿能考上京城大学,贺皎皎出了很大的力,给了凤霞不少学习资料,还有一些习题,不然以他女儿的实力,考上京城大学,还是有些难的,但考上个普通大学没问题。

可是京城大学和普通大学是有很大差别的,一个是国家最高学府,从京城大学出来的孩子,只要将来不出错,进入国家政委当个机关干部,是绝对没问题的。

但是普通大学出来,顶多分配个工作罢了,他虽然是县长,却也不好为女儿的工作去谋私。

所以在这一点上,吴俊的心中是很感谢肖元明和贺皎皎,一个是救了他女儿,一个是给了他女儿一个光明的前程,都是他吴家的大恩人。

没想到肖元明现在还要出资重建小学,真的是当代年轻一辈的楷模啊!

第498章 以名字命名

现在他女儿在京城上学,跟贺皎皎既是同学,也是好朋友,听说还合伙搞了个什么服装厂,凤霞在京城还自己买了房子,又找了个好对象,凤霞前阵子还打电话回来,说是年底要带回家来。

吴俊心中满意不已,也更加定肖元明和贺皎皎就是他女儿的贵人,不然他女儿哪会有这般好的人生?

所以吴俊在看到肖元明的时候,十分热情的上前与他握手“肖元明同志,好久不见,听说你的生意是越做得越来越大了,却依旧能想着建设家乡,是当代年轻人该学习的榜样,这样吧,等学校重建完,我这边提议用你的名字命名,如何?”

重建个学校出来,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笔政绩,对孩子对百姓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自然引起高度重视。

再者肖元明做了好事,他也愿意让大家都记住肖元明的这个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