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绪回转,姜云冉便轻轻开口:“陛下,妾未曾读过书,不懂那些大?道?理。”
“妾只知道?百姓耕种十分辛苦,一年?到头,所有的努力和汗水都洒落在田地里,要想国朝安稳,只有衣食住行四字。”
“这其?中衣食为先。”
“百姓们只有吃饱饭,国朝才会?稳定,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姜云冉顿了顿,给景华琰盛了一碗酸萝卜老鸭汤。
“每逢秋日丰收,百姓皆很开心,因为丰收就?意味着又能好好活过一年?,然……”
“然谷贱伤农,每当丰收年?景,五谷之价就?会?暴跌,丰收也?好,薄收也?罢,百姓永远贫困。”
下面的高远目瞪口呆。
不是说没读过书吗?
怎么就?连税律都这样清楚?
姜云冉看向景华琰,目光清清淡淡的:“想必陛下已?经有了断决,妾不过班门弄斧。”
那么多优秀的国之栋梁在侧,如何要姜云冉来提意见,景华琰此言,其?实是为了她。
表现?得优秀,朝臣就会信服。
姜云冉心中一暖,觉得那身?中衣没白?做。
四目相对,景华琰难得笑了一下。
“朕想听你说。”
声音很温柔。
姜云冉也?跟着笑了。
她把莲花白?瓷碗放到景华琰手边,才认真说道?:“往年?年?景,皆是收岁银,按照人?头、家户来收取,百姓必须要在收岁银之前售卖米粮,凑足税银。”
“这其?中,有官收,也?有民收,官收就?是各大?粮仓,或者因战事临时收取粮草,民收就?是米行商贾。”
姜云冉说得非常清楚,头脑异常清晰。
“妾以为,陛下同几位大?人?之前议论的,就?是改税。”
就连论调都是一样的。
高远年?纪最小?,人?也?活泼,听到这里不由咋舌。
“哇,说的一模一样。”
丰鸿轻看了他一眼,面有忧色。
江清鸣继续用?膳,头都不抬。
这三个人?的性格倒是很有趣,姜云冉扫过一眼,就?继续说道?:“岁银其?实归根到底就?是民库,取之于民,最后要用?之于民。”
“以妾之见识,总觉得收税银多此一举,因何不直接收粮食?按斤两平摊入各家各户,这样,无论丰收还是薄收,百姓都不用?再去担忧米价。”
计算税收斤两,肯定是有个度的,不可能逼迫百姓倾家荡产。
朝廷算出来的斤两数,也?必然在薄收之年?也?能让百姓承担,实在不行,薄凉少?收,丰年?多收,也?是还政于民。
不至于伤筋动骨,更不会?民怨宣沸。
而朝廷也?不用?在战时再去采买收粮,中间两费差价。
这个做法有优点,也?有缺点。
“优点是百姓不用?多费心神关心米价,关心市场,只要用?尽全力侍弄田地便可,缺点是米粮不好运输。”
之前为何会?按银子?收取,一是每年?的国库不需要那么多粮食,二是一两银就?能买的一袋米,自然是岁银更好运输。
姜云冉越说越兴奋。
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兴奋什么,可说到这里,就?连色香味俱全的御膳都没心思?吃了。
她思?忖片刻,继续道?:“若是能同当地米商合作,按往年?均价售卖米粮,这样市场上依旧有米,岁银也?能照常收取,运输转换还同往年?一样。”
最后的结果是,米商的盈利会?被压低。
与朝廷和百姓来说是一举两得。
显然,君臣几人?也?议论到了这里。
江清鸣不由开口:“姜小?主以为,米商这里应该如何处置?”
商人?逐利,若是利益压薄,无人?愿意合作。
雷霆雨露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