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作民间织女的王君娥, 她的面前摆放着一架织布机,看得出来, 即便是成了鬼魂,她在阴间数百年, 也都勤勤恳恳, 醉心织造针线。
王君娥点头, “嗯,刚刚我透过乔思的视野, 也看清了周遭的环境, 虽然风俗不同, 但他们也有传统织造技术。并不是我自傲,但以我的织物作为引诱,想来对此地的人而言,是莫大的诱惑。”
别人或许不知道王君娥,但是王乔思不会不知道, 因为她上历史课的时候特别认真,尤其是她读高中时的那位历史老师, 总喜欢照着书里出现过的人物,拓展她们的生平。
王君娥就是在历史书中都能占一整个段落的人。
她出现在资本主义初初萌芽的时期,因为那时候在江浙一带手工业发达,出现了‘机户’与‘机工’彼此产生雇佣关系。
而王君娥就是丝织产业中非常有名的女性,她收留并且雇佣了很多女性作为机工,在江浙一带规模较大,很有影响力。包括她自己,也以绣工技艺精湛著称。
除此之外,她还改良了很多丝织技术,广为传授。
正是因此,她被百姓称为民间织女。直到她死后,甚至在某些地方,还流传着她的庙宇,为她祭祀。
正是因为这些生前的功绩,还有死后的香火功德,所以王君娥死后即便没能成仙,也得以留在地府,被好好关照。
不得不说,能做绣活的人,就是心细眼尖。即便王君娥对海外的一切不太了解,也能从异国风情中,成功发现他们有独特的手工艺,擅长纺织。
至于用来做盲盒中最吸引人的丝绸和中国传统绣品,偏偏是王君娥最不缺的东西。她死了几百年,日日不辍,织出来的布,绣出来的绣品,堆了满满几大屋子。
王乔思眼神微动,她也察觉到了王君娥说的非常有道理。
刚刚一路走来,确实有不少人家,家里都摆放着纺织机,只是他们的纺织机样式与织出来的材质,和中国的有所不同。
但对于课本都曾经提及的民间织女王君娥的刺绣技艺,她没有任何怀疑。
可以用来做噱头的东西,就在这么被解决了。
之后的事情,便显得很简单了。
王乔思回到刚才经过的工厂,买下了他们低价出售的各种零碎用品,有什么手套、袜子、小发夹等等的东西。
作为盲盒,除了噱头要吸引人之外,包装同样要足够精美,否则怎么能让人心里发痒,想着买下来呢。
所以王乔思请来了擅长丹青的大书法家王神妃。
至于为什么群里的王载灵、王衡之也都擅长丹青书法,却不找他们,这就体现出身为女性的王神妃,品味细腻,更能领会到王乔思形容中精美细致的古风,能叫人心里发痒想买下来的样式是什么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