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安慰姜二太太,哪知一句话戳到了她的肺管子,她瞪着红肿的眼睛,凶狠的望向许大舅,道:“怎么,你也想着把你外甥女搓弄到乡下去不成?我从乡下出来的,受够了乡下的苦日子,我自己怎么难怎么累我都不怕,可我闺女不行。”
许大舅怔了怔,忙摆手:“我,我不是这个意思。”他不过是打个比方。
姜二太太兜头啐了许大舅一口,道:“我告诉你,你就死了这条心吧,家里过的什么日子,别人不清楚,我还不清楚,我女儿再不济,也是打小千娇万贵的千金小姐,哪能和泥腿子混到一起……你也不瞧瞧你那两个儿子都是个什么东西,还想赖蛤蟆吃天鹅,惦记我闺女?做梦。”
这可真是无妄之灾。
许大舅再不识趣,也从没想过要把姜辛娶进自己家里,不用姜二太太说,他也知道自家高攀不起。可没想过是没想过,被人指着鼻子挑明了骂,他还是满心愤懑。
家里穷,他有什么办法?祖上几辈子都是这么过来的,要不是妹妹嫁的好,她能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刚从乡下出来,这就和家里人隔开了界限,许大舅十分郁闷。
可他又不能指责妹妹什么。
一句无心之言,让妹妹泼头戾骂,他再好的脾气也有点撑不下去,低头半晌,才趁着姜二太太歇息的空插话道:“外甥女的亲事,自然是你这做娘亲的做主,我没什么本事,不过白跟着担心。我是她亲娘舅,和自己的闺女不差两样,我会盼着她不好?这,算了,姑奶奶就当我没说吧。”
兄妹两个到底是不欢而别。
第54章 、提亲
十月廿二,是个值得称道的黄道吉日。
一大早,姜家门外喜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没多久,便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要说不速之客也不算恰当,这位陈夫人是燕城有名的商户陈钧的妻子,与姜家三老爷有生意往来,过年过节,也时常送些节礼,三不五时,便约了姜三太太过府坐客,偶尔陈夫人也会登门赴约,给姜老太太请安。
这陈家的生意做的比姜家要大,可以说整个幽燕十六州,陈钧是首屈一指。他把粮仓一关,得有九成人要饿肚子,他把客栈一关,就得有无数来往客商流落街头……
不夸张的说,他是个跺跺脚,能让整个北方都要颤三颤的主儿。
陈夫人来,点明要拜访姜大太太,姜家自然不敢怠慢,姜大太太亲自出迎,一直将陈夫人让到上座,这才一旁客座相陪。
陈夫人四十左右岁的年纪,皮肤白晰,五官精致,要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她眉目含笑,说话时露出一口白牙,再衬着那双波光流转的美眸,看得姜大太太骨酥筋软。
两人叙了寒温,陈夫人又见过姜蜜、姜饴出手就是一对水头极好的玉镯,十分大方这才笑着道:“姜家姑娘各个都像水葱似的灵珑剔透,不怪美名在外。”
姜大太太眼睛眨了一眨。陈夫人提到两个女儿,莫不是与她们的亲事有关?当下越发谨慎,谦虚道:“陈夫人过誉了,我这两个丫头粗浅的很,胜在乖巧老实而已。”
陈夫人笑笑,道:“乖巧老实多好,要不说女儿贴心呢,我盼了半辈子,可惜没有闺女命。”陈夫人一共生了四个儿子,各个都头脑精明,于生意上极有天份,不知羡煞多少人。
她手段也十分了得,陈钧后院十分清净,只有两个年纪渐长的姨娘,膝下并无子女,说陈夫人后院独大一点儿都不为过。
对于陈夫人,姜大太太是又不屑又羡慕又嫉妒。无他,谁让从出身论,陈夫人不如她,就是所嫁男人,也未必比得上自己的相公,可偏偏陈夫人的日子,自己是处处都比不上。
姜大太太笑叹道:“儿女都是上辈子的债,我是没什么奢求,就盼着她们都顺顺当当,平平安安的就行了。”
若真论起来,姜大太太日子也算舒服。
虽说相公在外头有着三四个小妾,还生了庶子女来胳应人,可到底相公功成名就,并无宠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