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1 / 2)

陈司仓据理力争:“这是州衙的粮食,不是赈灾粮,您将粮食用光了,州衙上上下下几百号人都喝西北风去吗?”

“人命关天,外头那些灾民再不吃饭就要活活饿死了!”齐鸣瞪着他们。

裴杼比他还要干脆,直接让江舟带着两个小兵搬米。

马巍远并未阻止,但神色也不大好,裴杼转身:“朝野都对沧州灾情议论纷纷,灾民伤亡愈重,沧州州衙诸官员的罪责越深。马太守,你也不想让自己头上这顶乌纱帽不保吧?”

马巍远顿了顿,旋即似乎有了服软的迹象,甚至拦住了不平的官吏,同裴杼道:“那是自然,裴大人拿主意就是。您奉旨办差,我等岂敢不从?”

劫了州衙的米,也不过就是让今天的粥稠了些,让这些灾民暂时吃了一顿饱饭而已。

裴杼去看了州衙借过来的粮食,若是按着他们之前每日施粥用的量,还够六日用,但是起码要再饿死一片人;若是按着裴杼的用法,不过只够两天。

如今除了粮食不足,衣裳也不够。但好歹都住进了屋子,只要关好门窗,供应热水,不至于像之前一样被活活冻死。当务之急,还是要有粮食才行。

当晚,裴杼等到了郑兴成与沈璎二人。

二人一路过来也见到了沧州灾民的惨状,就连郑兴成这样自诩冷血之人心中都怪不自在的。不过他也没就此事说什么,提的都是沧州衙门的事:“据王载所言,这位马太守在沧州衙门极得人心,上上下下都对他唯命是从,沧州的富商也似乎同他走得也近。只是这回不知怎的,富商们竟也不借多少粮食,放任灾情蔓延。”

裴杼问道:“可有人同他不睦的?”

“非要找一个的话,只有钱别驾早年间同他有些争执,但如今两人行事有商有量,看不出还有龃龉。不过王载又说了,这位钱别驾从前家贫,同马巍远冰释前嫌后,家中日渐富裕,如今在青州老家已经攒下了良田千顷的家私。”

“马巍远呢?”

沈璎摇头:“未曾听闻他家中有多少田产,且此人往日吃喝用度一应从简,底下的县官恭维他两袖清风,是不是再好不过的清官。”

裴杼撑着脑袋,沧州衙门若是利益牵扯太深、内部铁板一块,他还真不好查。就好比当初他初至永宁县,用郑兴成的罪状拿捏他搬空税粮,最后栽赃到胡人头上,刘岱派人过来查,也没查出什么端倪。

裴杼不死心:“这回没打听出来特殊的?”

郑兴成高深莫测地笑了笑,凑近裴杼:“还真有一件呢,王载当初频繁来沧州衙门求粮,曾经看到城里有名的粮商给州衙的官员塞钱。这种时候,自然是衙门求着粮商想要借粮,怎么反倒是粮商给衙门行贿,要顺着这条线查下去,肯定能挖出点什么!”

听完,裴杼也终于来了精神。

就怕没有方向,只要有了方向,再难他也得查!

第86章 实情

郑兴成跟沈缨顺势留下, 在城中调查州衙与粮商究竟有什么不清不楚的关系。

临走前,郑兴成还在直勾勾地盯着江舟,他真的很希望铁牛先生能跟他一起查案, 但是想也知道不可能,人家肯定以保护裴大人为要。叹了一口气, 郑兴成也无可奈何。

沈璎回头,不耐烦地喊了一声:“还不跟上来?”

郑兴成愁眉苦脸,活像个小媳妇一样, 唯唯诺诺地跟过去了。

不满归不满,但是丝毫没耽误二人办事。

裴杼则带着齐鸣负责赈灾, 与此同时, 幽州也派了一支二十人的小队前来护卫。与其说是护卫裴杼,不如说是做给其他人看的,守着裴杼的话,江舟一个人足够了。

幽州的人只负责监工, 办事儿的还是沧州的人。

尽管沧州衙门的人跟裴杼面和心不和,可裴杼毕竟手握圣旨, 底下的小官儿一直提心吊胆地办着差。谁都不想当那杀鸡儆猴的鸡,差事办得不好, 裴太守若是奉命斩人,他们求情都没处求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