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青春年少,应是食量如虎,睡眠香甜之际,你的胃口却小得像只家雀,吃下的东西甚至不及猫咪几口。”
顾玥萱顿时尴尬不已,而屠苏旻洋一边咬着面条,一边含糊不清地说:“大嫂吃得少,早就想放下碗筷了。”
“我听到了,若不是大哥哄着,剩下的还会更多!大嫂的食量甚至还不及旻旭呢!”屠苏旻旭年仅四岁!
顾玥萱看着屠苏旻洋毫无顾忌地揭短,心中一阵烦恼。
屠苏旻飞外表看似清瘦,实则食欲旺盛,远非外表所能窥见。
他端起第三碗凉面,手势舒缓而稳重,边搅拌边轻描淡写地说:“漫长的苦夏令人食欲不振,这事儿大哥自当挂在心上。”
屠苏博脸色凝重如深潭之水,微微颔首:“我记下了。”
顾玥萱索性将剩下的凉面一股脑儿推给了屠苏博,放下碗筷,目光瞥见同样握着碗却食欲全无的老夫人,心中不禁涌起一丝莫名的诡异感。
老夫人近来的确行为诡异。
然而,似乎并没有人在意?
这与她有何相干?
顾玥萱轻嗤一声,寻了个
树荫遮蔽的角落坐下,趁着余晖未逝,她开始仔细研究手边那一堆如山似海的记录。
试验田是专为她的研究开辟的,除了她之外,无人涉足。
移栽的野稻和各地采购的稻种被分门别类地排列,初步的杂交挂穗工作已经圆满完成。
若是在设备齐全的条件下,此刻便能对杂交后的稻米品相和稻株的初步抗病能力进行检测,然而,受限于时代背景,她手中并无任何辅助工具,唯一能依赖的,唯有自己的双眼。
第270章 你所言,我皆坚信
为了确保实验的精准无误,她只能回归最古朴的方法,将稻田中每天微小的变化详尽记录,然后梳理归纳,查找遗漏之处,设法补充完善。
投身于工作之中,顾玥萱渐渐听不到周遭的嘈杂声,手中的笔在纸上飞舞,速度越来越快。
旁边闲聊的人们注意到这角落的静谧,谈话声逐渐低沉。
自屠苏家开始耕作以来,家中唯一未曾停歇的便只有顾玥萱。
数百亩的耕地,青翠的稻苗如同无边的海洋,每一寸土地上都留下了顾玥萱辛勤的足迹。
自踏入屠苏家的大门那一刻起,顾玥萱便不曾有过片刻的闲暇。
屠苏博缓缓收敛了那双充满深邃情感的目光,席兰芳则满怀惆怅地叹了一口气。
席兰芳轻握着屠苏博的手,低声细语:“旻飞所言极是,我们不可仅仅依赖于药物来解决问题。”
“天气炎热,加之体力消耗,萱萱本就食欲不振,若再让她每日三餐服用那些苦涩的药汁,她能够接受的食物就更加有限了。单靠药物治疗,并非长久之计。”
“嫂子,我倒是有一策。”
余氏微微压低声音,说道:“我记得有一剂增进食欲、助消化的小偏方,旻洋小时候常常积食,我试着让他服用,效果颇佳。”
“制作成小丸子之后,服用起来便不再那么困难,而且这种药物还能开胃健脾,食用后也不会有害。”
余氏言罢,便立刻起身,神情显得有些迫不及待:“我现在就去把它写下来,屠苏博你下次进城时,先将这个方子带给医馆的医师,看看是否适宜服用,如果可以的话,就买一些回来。”
屠苏博低头表示感激,目光又不由自主地转向了顾玥萱,他擦去手上的水分,缓步向她走去。
“这些都是需要你亲手抄录一遍的吗?”
顾玥萱没有抬头,只是轻声应道:“嗯。”
“我在田间劳作时,手边没有合适的记录工具,所以记下的东西比较乱,我担心过段时间再来看就会混淆,所以抄上一遍会比较放心。”
无疑,试验田里的稻种研发并非一蹴而就,这些记录下的点滴细节,在未来数年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容不得半点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