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2 / 3)

黄氏抿嘴看着小姑子,不动声色道,“我本是想的,谁想上个月也是凑了巧,朔北和芷晴连番着病,到现在还没好利索呢。”

躺在边儿上眯着眼的苏朔北仿佛也听到了黄氏的话,跟着咳嗽了几声,白生生的小脸憋得通红,一副昏昏沉沉的样子窝在姐姐怀里,眉头都是皱着的。

“我可怜的侄儿啊。”苏家姑奶奶见此,用手里的帕子擦了两滴没来由的泪,道,“长房可就这么一根独苗,可要好好看护着。”

这话又是故意戳黄氏另一个痛处,兵部侍郎苏之合惧内,连个姨娘都没纳过,这在京城里也算赫赫有名的。只不过人人都道黄氏是河东狮,却不知这事是苏之合心甘情愿的。二人如今都是盛年,身体又好,苏之合对妻子体贴,不提纳妾之事,老太太又久居锦州老家,管不得大房的事,二人便这么默契了许多年。连苏芷晴都暗里感叹,在这么封建的古代,有男人肯为妻子这般,黄氏这一嫁也是值得了。

只不过对外人看来,黄氏不贤,就足以让人诟病了。

苏家大房久居京城,与本家来往更不紧密,黄氏与小姑几年也见不是一回。小姑看她不顺眼久矣,黄氏倒也不当回事。如今回了锦州,公公此番病故,苏之合便要丁忧三年,日后朝夕相处,黄氏不愿与小姑多起冲突,是以故意转移话题,“说来文竹今年也该五岁了,我有好些年未见过他了。”

文竹是苏家姑奶奶的儿子,亦是家中独子,苏家姑奶奶此番率先回来,心疼自家儿子,才嘱咐丈夫,要他待风雪小了再带儿子过来,听黄氏提起,脸色微有些尴尬。

“偏巧他生了病,我便让他将养一日,总归赶上出殡便是。”苏家姑奶奶讪讪道。

黄氏见好就收,并不多言。

苏芷晴心里却是不这么想,黄氏性子其实泼辣的很,只不过苏之合老早叮嘱她,苏家不比自家,反倒让她收的太过。这苏家姑奶奶甫一见嫂子就来个下马威,可见不是个好相与的,且尖酸刻薄,不在开始压压她的威风,倒让她以为黄氏好欺负了。

“姑姑,我也记得文竹弟弟啊,上回见他,他才那么小一丁点儿,现在是不是比朔北还要高了?弟弟们都长大了,可以陪我玩儿了。”苏芷晴笑盈盈得开口,“听说姑姑去年还给我们添了个妹妹,不知道妹妹什么时候能长大了陪我玩儿,家里竟是些男孩子,以后大了都得避嫌,很是没趣儿,不如妹妹来的长久。”

“你这孩子,又说昏话,这弟弟妹妹又不是专门生来与你玩的,你该有些做姊姊的样子才是。”黄氏轻叱了苏芷晴一声,口气里带着警告的味道,然则苏家姑奶奶却变了脸色。

她家那位老爷最爱拈花惹草,尤其是这两年跟着苏家老三做起生意,赚了些银两,光通房就纳了三个,还不算外面养着的那个外室。苏家姑奶奶最最揉不得沙子,家里三个通房,都在她眼皮子底下,她又仗着娘家强势,几副虎狼之药下去,都生不出孩子来。只那个外室,她却是不知,待知晓时,连孩子都抱了回来。苏家姑奶奶纵然百般怒意,也只能咽下,将孩子养在自己名下,此事甚为憋屈,她是最最不愿人提起的。

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这些事儿苏家自不会有人与苏之合提,然则锦州城乃苏之合起家之地,这样的“趣闻“无论是政敌还是自己人,谁会错过说与他听?这事儿原本私密,偏偏那日苏之合与黄氏说起时,苏芷晴刚巧路过,全都听了去。

此时说起,让黄氏尴尬不已。

苏芷晴低头,暗暗冷笑一声,却是不言。

如此,车内便静了下来,不一会儿,薛妈妈在马车外轻声道,“大太太,姑奶奶,前面拉车的马方才累倒了一匹,车夫说这坑颇大,要把马车捞出来,恐怕得废上不少功夫了。”黄氏听闻,眉头顿时皱紧,下人们这般说,情况定然很是糟糕。

苏家姑奶奶也没了那与嫂嫂斗得心情,暗骂一声晦气,道,“再这般耽搁下去,怕是只能改道而行了。”

改道,说的容易,却是千难万难的事。锦州城三面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