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节,气节居里,三太太正磕着瓜子儿,听秋寻说着二房的事,脸上的笑意正浓,眼底却是一片漠然。
“芷晴这丫头就是心太善,对赵颖倒是不计前嫌,本以为定能逼的那小丫头一了百了,也是赵家人机警,怕是提早就防备着呢。”袁氏说着,抿了口茶。
“三太太就是太顾及了。这事上老太太也是向着您的,您就不该松口。”秋寻叹息了一声,“这亲事若是结下了,赵家人就更不会走了,到时候姑奶奶再一攀伴儿,苏家可就又多养了两个爷们儿!便是乡下来打秋风的,也没有这般打了不走的道理。”
“这些都不过是小事,只沈家那里,你去派人支会一声,这亲事一时半会儿的怕是结不了了,如今适龄的不过芷晴如絮两个女孩儿而已。”袁氏想到这儿,终究是忍不住叹息了一声,“要沈家舍一个庶女出来低嫁苏家,不过是件小事,若是要舍个庶子,只怕宫里那位是不答应的,且面子上也是不好看。”
“奴婢倒觉得,若用一个庶子换咱家三爷的一半的家当,这样的好亲事,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秋寻撇撇嘴,不屑道。
袁氏笑道,“这便是豪门的讲究,尤其是几百年的大家族。罢了,事已至此,只好作罢了。你且叫玉盘那儿小心些,我总觉得芷晴那丫头怕是要开始怀疑她了。”
“我已支会过她了,莫在乱动,安安心心伺候大小姐。”秋寻答道。
苏雅兰也在一旁听着,闻言突然抬头看向袁氏,“我倒觉得,若是这根枝条不能为自己所用,不若折了了事。”
袁氏心中一凛,苏雅兰性情诡谲,常常语出惊人,她已习惯,只这一遭她迎上女儿闪着寒意的目光,突然有些说不出来。
“小孩子家家,在那里胡说什么?”
苏雅兰笑了笑,再不言语,只从椅子上跳下来,转身走了。
☆、第21章除夕夜二房走水
眼瞧着,年关一天近似一天,苏家的氛围日渐微妙起来,然则这就仿佛是风雨前的宁静,纵然底下暗流涌动,表面上倒是和和气气的。
又下过了一场雪,姑奶奶苏颂芝终于有了告辞的意思。哪里有出嫁的姑娘带着姑爷在娘家过年的?姑奶奶要走是早晚的事,这苏家人都是心里清楚的,只她和孙觉走,孙文竹却是不走的。
“文竹已开了蒙,可和兴镇上的先生哪个是真有几分本事的,还是锦州城里来的妥当些。前些日子,赵家的斌儿不都是和朔南一齐上学去的吗?我可是听二哥说了,等一开春,就要请个先生回家来,专门教朔南功课,到时候赵斌自是也跟着听的。既然如此,文竹也留下就是了。好歹他身上还淌着苏家的血,不比那赵家来的亲近些?”苏颂芝央着老太太道。
上回赵颖和苏朔南的事,让老太太很是不高兴了好几日,这阵子,便有些心灰意冷,不爱管小辈们的事。听苏颂芝这般说,只得懒懒道,“这些事,去问你二哥二嫂子便是了,我如今是两耳不闻窗外事,每日里吃吃喝喝就好了,晚辈的事,我已不愿操心了。”
苏颂芝听闻,只好去求苏之文。
苏之文对这个妹妹向来不错,爱屋及乌,待孙文竹也是好的,自然同意了。
如此细细数来,苏家开了蒙,要上学的孩子就有了五六个了。
大些的苏朔南、赵斌眼瞧着再过几年便该下场考一回,小一点的就是袁氏的长子苏朔冬,今年也有十岁了,只性子内向些,倒是酷爱读书。再小些的,孙文竹和苏朔宁都是五岁,已开了蒙,长房的苏朔北也到了该开蒙的时候了。
且不说还有小姐们,虽说女孩不必如那些少爷们似的,整日苦读。但诗书礼乐,女训女诫都该是懂一点的。
这么多孩子凑在一起住,闲着闲着便是要生事的,倒不如给每个人找些事做,反而能消停一阵子。
如此,由苏之文和赵氏提议,苏之劲和袁氏着手实施,苏家的家族学堂就此在年前开始筹办起来了。
便是苏芷晴也不得不说一声,这件事上,苏家倒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