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1 / 3)

束慎徽这才起了身,含笑点头,叫他也回宫去歇了,自己转身,终于结束这又一个漫长的劳作之日,入了那乌漆墨黑的沉沉之夜,回到摄政王府。

这个点,已是子时,姜含元早已和永泰公主等人辞别,回来后,知他今夜必归,并未睡着。她听到他蹑足入内发出的动静,装作不知。终于等到他收拾完,知他也上了床榻,却又久久没有躺卧下来。

她闭着眼,装睡,装了好些时候,不知他到底在做什么,实在憋不住了,微微睁眸,只见他盘膝,静静坐于身侧,两只眼睛凉幽幽地盯着自己,仿若暗夜里的两点幽光,看着有些瘆人。

姜含元吓了一跳,倏然睁眼,却见他若无其事地收了目光,一言不发躺下,扯过被,闭上了眼。

这夜后来各自睡觉,他仿佛很累,睡下去后,一觉沉沉。第二天早上起来,也是各自无言,出发上路。

第52章

摄政王身份殊贵,加上官员随行,南巡的仪仗和随同护驾的士兵必然是有的,上下总和计千。不过此行,他不治车驾,不受路贡,如此,耗费自然也谈不上奢靡。

次日上午,少帝率贤王之下的百官,为摄政王夫妇送行。他将人送出了皇城,还是依依不舍,眼中那种恨不能甩了衣冠跳上马背也跟着走的目光,就连姜含元也看了出来。

束慎徽再三请止。最后一次,行到南城外的十里亭畔,他下马行礼,郑重拜谢,少帝方止了步。忽然,仿佛又想到了什么,不顾身后大臣的侧目,竟快步奔到摄政王妃乘坐的车驾之前。姜含元急忙下来。

“三皇婶,我有在习相搏之术,待你这趟南巡归来,我再请你指点一二,如何?”

束戬压低声说道。双目望着姜含元,目光炯炯。

显然,他是对上次刚近身就被她扭脱胳膊的事还是耿耿于怀,大约想着如何再扳回点面子。

姜含元望了眼近旁的束慎徽。他的双目望着前方,神色平淡,恍若未闻。

他还没有将她即将北归的消息告诉少帝。

争强好胜,这才是少年人的气质,至于军人,更当如此。她很是欣赏,便微微一笑,带了几分含糊地应:“陛下若是方便,臣妇也在,自当从命。”

少帝眼睛一亮:“好,那便如此说定了!三皇婶你也一路顺风。”

姜含元向少帝行过拜谢之礼,回上马车。

这一行人是在天和二年的四月中旬离的长安,出京兆后,收了仪仗,沿着官道往东南方向而去,以行军的速度,依次路过了上洛、南阳、汝南、汝阴各郡。

这些地方并非此次南巡的目的所在,逢城不入,晓行夜宿。如无特殊情况,入夜也往往只在官道附近择地扎营,摄政王则直接在宿营之所夜见从城中赶来拜见的当地官员,对百姓分毫未扰。到了四月底,一行人便入了庐江郡。

苏湖熟,天下足。这趟南巡的主要巡视地是苏湖扬一带。为不耽误行程,从这里开始,摄政王和随行的大队分开,命官员照既定路线继续去往扬州,他则携王妃轻装简行,先到钱塘拜望庄太妃,过后,他再去往扬州汇合。

他只带着刘向,领一支几十人的随卫,另外张宝同行。姜含元也终于摆脱掉车驾累赘,一身便装,一顶帽笠,和他一道骑马行路。速度比拖着官员同行,不知要快出多少。

他们原本每天最快只能走五十里,改成简骑之后,中途若是无事,疾驰一日,在沿途的驿站更换马匹,一日至少能走三百里。沿途每每经过桑田大县,束慎徽还会停下,微服亲下田垄,察看农桑水利,遇到劳作间隙在树下休息的农人,他会上去,递些吃食,同坐闲谈,询问当地的民情和农桑赋税之事。

但即便这样,路上有所耽搁了,从庐江到钱塘,也不过只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这一日,五月二十日,他们抵达钱塘。而那一支去往扬州的大队人马,依然行在半路,按照计划,六月初,才能走到扬州。

摄政王为北伐而南巡,并且,他将携新娶的王妃来钱塘探望庄太妃,这个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