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1 / 3)

束戬双目直勾勾地盯着李太妃,一股凉气从脚底幽幽升起,迅速蔓延到了全身,整个人都发了僵。

李太妃见他如此模样,叹了口气:“陛下应当很意外吧。兰荣见陛下前,先寻过老身。是老身的许可。或者说,此乃先帝之意。”

李太妃的语气极是寻常,仿佛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句话而已。

束戬却以为自己听错了,他双目圆睁,脑子空白,一时全无反应。

李太妃注视着他,神色渐渐转肃,忽然,从榻沿上站了起来,走到近旁的案前。束戬这才看到,案上不知何时多了一方长匣。他认得是宫中专门用来装载圣旨的物件。但这不是他宫里的东西。他呆呆地看着李太妃打开那匣盖,从里面取出一方卷轴,说道:“此为先帝留给陛下的遗诏。陛下接旨吧。”

束戬瑟缩了一下,胡乱下了榻,跪在冰冷的地上,低下头。

“祁王束慎徽,借摄政之便,欺瞒幼主,图谋不轨,有负朕临终之托……”

束戬的耳中,撞入了李氏太皇太妃平静而刻板的一道声音。

“……为大魏国祚之计,赐死。”

第85章

束戬不知自己是如何将这东西接到手上的。当他反应了过来之后,他便死死地盯着,心里唯一的盼望就是能看出些伪诏的痕迹。只要能叫他看出半分是伪造的蛛丝马迹,他便可以把这东西直接扔回去。然而上面清清楚楚地盖着两方印玺。那面大的,是他登基之后便由三皇叔指定之人保管的传国玉玺章,稍小,则是他父皇生前专用的一方私章,随他陪葬,早已封入地下陵寝。双章镂印清晰,严丝合缝,朱砂泥的颜色,因时日长久,也褪了鲜红,变得略微暗沉。

“陛下难道以为老身胆敢以伪诏而矫传先帝之意?”他的耳边,再次响起了李太妃的声音。

“陛下应当还记得,先帝临终召见祁王的前夜,是老身带着陛下,伴在先帝身畔,后来陛下困倦,被太后领走。便是陛下走了后,先帝亲手将诏书托给了老身。”

束戬耳朵轰轰地响,浑身的血凉透。那东西从他的手里滑脱出去,无力地扑在了他的膝上。他也瘫坐在地,控制不住地发抖。一开始是手和牙齿,很快,整个人都开始不停地发抖。

他的父皇和三皇叔,不是有名的棠棣耀辉吗。父皇临终解带托孤的那一幕,打动了无数的人,早被史官浓墨重彩地记下,不但如此,连民间也传得人尽皆知,成为美谈。

这是个什么样的虚幻世界?

“陛下一时难以接受,也是人之常情。毕竟,陛下涉世不深,不知人心莫测,对祁王信赖更是由来已久。”他听见李太妃在自己的耳边又说起了话,语气陡然转为严厉。

“先帝口谕,他若僭越份位,借摄政之尊,染指军队,意图北出雁门,那便是他野心的铁证。先帝命老身,一旦有此苗头,便择机将此遗诏传给陛下,陛下须遵照旨意,严加防范,加以应对,务必除去祸患,保社稷宗庙。”

“不可能!这不可能!”束戬蓦然圆睁双眼,嘶声愤然应道。

“陛下何意?是不信祁王大忠外表之下存有异心,还是质疑先帝圣明?”

李太妃从他的膝前拿起遗诏,毕恭毕敬地摆回到匣中。

“遗诏真伪,陛下自己心中有数。连先帝的遗命,陛下也敢不遵?”

束戬猝然闭口。李太妃看了他片刻,叹了口气,上去,将束戬从地上扶起,送他慢慢坐回到了榻上。

“陛下。”她温声唤了一句。

“先帝本是不希望让你知道有这道遗诏的。不但如此,最不愿看到今日的,应当就是先帝。”

束戬艰难地直起僵硬的脖颈,抬起头,对上了来自李太妃的两道目光。他见她望着自己,面上带着同情和怜惜的神色。

“当年之事,陛下你全然不知。祁王仗着盛宠,窥伺大鼎,英明如圣武皇帝,也一度被他蛊惑。幸而先帝光明磊落,秉守操行,上得祖宗保佑,下有百官拥戴,这才艰难保住了正统。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