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湾村的文章,明显是对于抨击者进行了分类。抨击者就事论事的,回复的文章同样就事论事地进行分析。

抨击者上来就大骂特骂的,河湾村也丝毫不虚,双倍回敬,谁还不是个读书人?

说什么给书籍加上图画,就是有违祖训,亵渎经典?

有谁规定书籍必须要与以前保持一致?若是如此遵从祖训,论语何必加注释?初初有人给论语做注释时,难道也亵渎经典?

若是一味效古,而不准变通,有了孟子的性善论,又何来荀子的性恶论?各门各派各学说,又如何发展?春秋时期的各国又如何变法图强?

只言古,而拒变通,难道不是像郑人买履一样可笑吗?

似是嘲讽一般,河湾文化报还特意用图文的形式,来讲解郑人买履这个典故。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下面画了一幅画:一个衣服上画着圈,圈上写了个“郑”字的人,正坐在凳子上,拿着尺子在量自己的脚。

脑袋上还冒了个气泡,气泡里写着:“我得去买双新鞋!先看看我的脚有多大尺码。”

“至之市,而忘操之。”

下方配图:郑人站在热闹的集市里,站在卖鞋的铺子前,悔恨的拍自己的额头!

回想的小气泡里,他量好的尺码放在凳子上。他忘带来啦!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下方又配图:郑人把手里拿的新鞋子还给摊主,另一只手指着自己来时的方向,都快挥舞出残影了,说,“我忘拿了!得回家去!”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配图:他带着量好的尺码回来后,此地冷冷清清,集市早就散了。落叶打着卷在他身旁飘过……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最后一幅配图是两个人交谈,一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郑人:“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百姓们看着图上,那个眼睛瞪得大大的,整个人像是被雷劈了一样惊愕的小人儿,觉得很有喜感。

他们互相讨论,并询问给他们念报的读书人,“报纸上的人就是为这个吵啊?”

“这些图看着多有意思呀!”

“就是!我连蒙带猜都能大致猜出个意思,再加上你这么一讲,我就知道郑人买履是啥意思了。

要是单看书,咱这不识字的人咋会知道呢?怕是看一眼,就觉得这不是我们这种人能看的东西了。”

“没错!咱要是看这些画,说不定还能多琢磨认识一个字!多知道一个故事呢!”

为他们念报的读书人笑道:“因为他们不是郑人,却胜似买履的郑人!”

……

皇帝看着这则图文兼备的小故事,颇为赞赏的点点头。这样有趣的图画小故事,倒是可以给皇儿看。

他喝口茶,重新拿起报纸,抖了抖,忽然发现报纸夹缝里,两指多宽的地方,竟然写的不一样!

什么颍州迅捷物流,帮您省时省力,运货送信好帮手;什么河湾甜滋滋饮品,再来一口小辣鱼,香辣鲜美……

皇上:“来人,做个小辣鱼,端上来!”

“是。”宫人不明所以,但默默吩咐御厨去做。

皇上多看了几则广告,又吩咐人端上点心,呈上饮品。

御厨们纳闷,皇上今日胃口怎么如此之好?

后宫暗自打探消息的妃子们,险些没咬碎银牙。哪个狐狸精诱惑皇上点了这么多东西?

皇上有吃有喝,有滋有味的看报纸。

他将识字板块的内容从头看到尾,满意的直点头。

翻过来,看另一面,有云县县令亲自写的,鼓励农桑,推广新发明农具的文章。

倒是个爱民的,皇帝心中赞许。

再往旁边看,有专门的讲学文章,有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