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除了夸图书馆,赞圣上,还将河湾村的县令等人也夸了又夸。

皇帝不由得想到通判奏折中所言“官商勾结,假借读书之名,行揽财、博名之举”,他扯动唇角,无声冷笑。

知府夸赞图书馆、云县县令等人,恰恰证实通判所言。

皇上心中愈气,目光冷凝,审视的盯着知府折子上的每一个字,仿佛要通过这个折子,看到背后那个结党营私、与商人相勾结、还恬不知耻揽财博名的官员!

第294章 知府又没写

知府与通判一样,先是简单汇报了自己的工作,然后谈及自己去河湾村的原因。

“臣有一嫡孙,家人皆对其寄予厚望,臣亦然。程大人乃举世皆闻的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大儒,致仕回乡,臣想让嫡孙拜程大儒为师。”

“然,程大人数次婉拒,凡府城上门求拜师者,无一成功。后,臣听人所言,程大人收村中二子为徒。”

程大人,程明达?收了两个村中孩子为徒?

皇帝心中震惊,脸上的怒火也变成了惊愕。

程明达师从名师大儒,惊艳才绝且能力出众,除了担任翰林编修、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外,还曾担任太子太师等官职,是享誉朝内外的大儒。

程明达也是他为太子,为自己的嫡长子找来的老师之一。太子是他寄予厚望的继承者,他自然要为儿子找来最好的老师。

然而,他的嫡长子不幸因病逝世。太子去世后,悉心教导太子的程明达告老还乡。

他未曾批下,留程明达继续在朝中任职。而程明达任职三四年以后,年纪渐大,多次告老还乡。

他虽不舍得这等人才离开,但到底不能让大臣累死在朝中,只能赐下各种赏赐,放人返乡。

世人想拜程大儒为师不稀奇。

但程明达放着那么多聪慧有基础的孩子不要,选了两个乡野村中的孩子收为徒弟,着实让人不解。

皇帝心中奇怪,终于静下心往下读。

“臣与家人皆难以置信,臣子带嫡孙至河湾村,听村人所言,程夫子果然在此收二徒。

不怕圣人笑话,臣的嫡孙,虽不敢言其读书的天分资质过人,但臣与家人自认孩子当比村中孩童强。

程大人拒收臣孙,反收村人之子,臣孙心生不服,与其比试。”

读到这里,皇上来了兴趣。哦?一个知府的孙子,自小受到精心培养,一定赢了程夫子的徒弟吧?

“臣家眷与嫡孙皆觉必赢无疑。然,三人同台比试,臣孙惨败,成绩垫底。”

怎么可能?皇帝神色微怔。

一名朝廷要员精心培养的孩子,怎么可能比不过乡野间的孩子呢?

即便程明达收其为徒,短短的时间内,那两个孩子又怎么可能比得上宁知府数年精心培养的孙子呢?

他迫不及待的往下一瞧,发现宁知府直接把这一段略过了,直接说起,自己的儿子与孙子去了河湾村之后的变化。

皇上心中不满。这个宁知府,既然写了,为何不把事情写全?

究竟比试了什么?为何输了?这种重点,怎能一笔带过?

他犹如看话本,看到激动处,发现话本被撕了一页一样着急不满,偏偏一时半刻之间,又无从寻找那丢失的一页,只好耐着性子往后读。

“臣只闻玩物丧志,未曾听过玩物好学。然,臣孙为了解谜,废寝忘食地读书,不断找人请教,即便未学的内容,也能背的滚瓜烂熟。”

“解开谜底后,他拿谜面来考家人。臣惭愧,耗时三日方才解出。”

皇上唇角一抽,堂堂一个朝廷要员,解一个孩童玩具中的谜面,竟然用了三日?!

什么谜?!

知府又没写。

他转而写起游戏卡牌上的诗词,默写了两句出来,说:“窥一斑而知全豹,孩童玩具之上的诗词尚且如此惊艳,更何况全诗乎?制此游戏,促人乐学者,定为有才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