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脑子飞速运转,在心中默默组织了好几种说法来应对可能的发难。

然而,通判一言未发。从看过画作后,到乐园游玩结束,他都一副半笑未笑的模样。

张梓若心中不安,通判未说话,也未发生她担心的事情,但这未必是好事。

要么,是她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想太多,也把人想的太坏了。

要么,就是通判有后手,打算在沉默中搞一波大的。而通判一旦出手,她所面对的就绝不是被挑刺那么一点小事了!

张梓若按下心中的担忧,在游玩结束后,笑意盈盈、神色如常地与知府等人告辞,为张夫人和县令等人介绍云县投资发展一事。

都说要想富,先修路。但没有足够的钱与人手,修路很难。

况且,修路是为了实现物资的流通,加强当地与外界的交流,把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比如,河湾村有很多外界没有的东西,但因为名气不足和交通闭塞等原因,无法向外推广,打出去的名声是极其有限的。

也就是说河湾村有资源优势,但经济优势还是比较小的。

假如有一条宽阔平坦的路,直通河湾村,想必来河湾村的人会越来越多。

河湾村的商品会更畅销,河湾村的民宿和乐园会有更多的人,河湾村也会越来越富裕。

这就是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但现在没有路,他们还可以选择其他的办法。比如,做物流!

在村与村之间,村与县之间,县与县之间,县城与府城之间,形成一张物流网络。

可以把各村县的特产运往外面,也可以把外地的东西带到村中来。

可以帮人寄送信件物品,甚至可以在进行物流的同时,加上载人载客的营生。

如此一来,即使前期,物流没有推广开来,载人载客,多多少少也能有点收入。

而物流线一旦建立起来,将是一个极大的摊子。不仅需要在各个地方设有据点,招聘人手,管理也是一大问题。

张梓若自己没那么多的精力,也不想给自己找太多的事,不然就真的要比生产队的驴还要累了。

况且,物流这么一件大事,要在各地设据点,将来运送的物品也可能包含有贵重的东西,对人员的管理,以及对各地的官面上的打点,根子不够硬可不行。

虽然有重重困难,但一旦运行起来,必然也受益无穷。

张夫人听得明白,白皙的脸庞带着微微的红。

“我不过是想要做些事,求个心里舒坦罢了,也做好了不断往里投钱的准备。哪想张夫子您是给我指了一条生财的道路!”

张梓若笑道:“好心有好报。咱这叫做合作共赢!”

同来的宁夫人目瞪口呆,还有这等好事?!

她有心问,自家能不能也参与?但这种事又不是她一介妇人能够决定的,还要回去询问夫君和长辈的意见,只好将羡慕藏在心里,默默的听着。

她悄悄的坐的离张梓若近了一些,沾沾光,啊不,沾沾财气与智慧!

县令很喜欢合作共赢的说法,为了云县的发展,他向张芳保证,只要是张芳在云县开设物流铺子据点,他都会在法规之内,尽量为其行方便。

比如,方县尉只要和各村打声招呼,自然不会有地痞无赖或地头蛇敢去找铺子与物流人员的事。

进出县城和各村走动之间,也绝不会加收路费或进城费之类的东西。

还会帮忙筛选推荐各村的特产。张夫人可以寻个专门的管事,以优惠的价格拿特产,到府城去售卖。

当然,也希望能将府城的东西,优惠的价格卖给他们,实现互惠互利。

张芳对这些自然无异议。

她本就做好了净出钱的准备,无论是施粥,还是给贫寒者赠衣物、粮食,都是需要不断的投入,就是纯粹的散财。

千百年来,行善的人皆如此,她也早已习惯了拿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