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售卖的笔墨纸砚可以找赞助商来。纸张可以直接定顾八爷一家的。

书籍印刷的大头在余家那里,毕竟他们是专业印书卖书的。

余华也来参加了图书馆建成仪式。张梓若刚一找他,他便笑道:“我已经让人通知余掌柜了,会把印好的书都运过来。”

“哈哈,多谢多谢,你既说过了,我就省心了。”张梓若关怀道,“这两日你可好一些了?那天你一连晕过去两次,可把大家吓坏了。”

余华不好意思道:“我没事。您让人送去的东西都很好吃,也很滋补,我感觉我这两日还吃胖了一点。”

张梓若看看他比初见时圆润了一些的脸庞,朗声大笑:“福厚三尺,非一日之积。你若喜欢吃,等家里做好了,再送你些便是。”

“多谢夫子,那我就不客气了!”余华笑得开怀,他就喜欢尽情的享受美食。

在附近仰着脑袋瞅木雕花纹的村民,闻言调笑道:“余蛋,你也别光顾着自己吃呀!你们同来的那位宁小姐,在你昏过去时,可是很担心你呢!恨不得立刻带你回府城治病!你也给人家捎点!别你自己吃的圆滚滚,人家瘦得跟一根柴火似的!”

“咋能说成柴火?多不好听!”与他一同游逛的乡邻纠正他,“分明是娉婷佳人!人家是亭亭玉立一枝花,余蛋这是”

她瞅瞅目露期待的余华,绞尽脑汁道:“余蛋是福气满满一锦鲤!锦鲤与花,好兆头!好兆头!”

余华笑容逐渐艰难,他怀疑地摸摸自己的脸,难道自己不是胖了一点点,而是胖了很多?宁小姐不会嫌弃自己吧?

想过来同张梓若说话的燕飞在拐角默默停住了脚步。他抽出随身佩戴的宝剑自从河湾村出事以来,他习惯佩剑。

宝剑微微出鞘,锋利明亮,隐隐约约映出他清俊的脸庞。

宝剑入鞘。燕飞闲庭信步般走过拐角,同张梓若说起班级授课和出题的事情。

张梓若正愁一个人出题来不及,来了帮手再高兴不过。她叫上沈明珠一起回去,合计合计给学生们出卷子的事情。等学生们放学了,大家再搞个教学经验交流学习会。

村民们抬书架,搬桌椅,搬书籍,高高兴兴,忙忙碌碌。

张梓若他们出题时,听到外面热热闹闹的说笑声,心里也觉得喜庆,就像是美好的清晨,看到明媚的春光,整个人都充满了希望和动力。

当天就敲定了两套卷子!

下午,学堂散学,张梓若他们一如既往的去看顾学生,维持秩序。

等学生们都离开后,张梓若他们召开了全体夫子教学经验交流大会。

顾云淮和沈照趴在旁边写功课。

顾安、多粮等常同他们一起写功课的小伙伴们伸头一瞧,看见那么多夫子,瞬间缩回脑袋,抱着书袋蹑手蹑脚地跑了。

太可怕了!太可怕了!今日适合一个人写功课!

张梓若和负责教授经义文章、琴棋书画、算术、律法、武学等各科的夫子说起调皮活泼、想法奇奇怪怪的孩子们时,都是既无奈又好笑。

孙明觉得自己历经沧桑,一辈子大起落落落,听过各种各样的话,再没有什么事情能够让他情绪剧烈起伏。然而,他常常被孩子们气得吹胡子瞪眼,甚至跳脚。

孩子们反夸他老当益壮,鹤发老颜,活泼得像个要捉拿下凡作妖的童子的老神仙!

他们还举着小手发誓,他们绝不做妖怪,和他一样要做神仙。好神仙不打好神仙,好神仙还会哄童子呢!

一群小机灵鬼目光闪亮亮地望着他,那眼里的暗示就差明说了!

孙明便是有再多的气恼也都变成了心底的笑。但对这些小家伙们,还不能明显的表现出来,免得个个翘尾巴,更不好管束。

这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对孩子们是重了不行,轻了也不行。无论多大的孩子都擅长试探底线,然后踩着底线狂舞。

自从教了孩子们以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时而沧桑,时而感动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