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胡闹吗!”

陈花抖擞着手,念叨道:“完了完了完了,刚还觉得秀才媳妇故事讲得不错,咋转眼就闹这出?这下刚搭起台子就要砸掉了!”

里正不小心捻断一根胡子,捂着下巴,皱眉道:“看她怎么说。”

张梓若笑盈盈的看着众人,给大家充分的反应时间,见大家声音渐小,才扬声说道:

“造字,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根据事物主要特征来创造。

我们主要是学习仓颉造字的思路,帮助我们理解,我们学的字为什么要这么写。”

她一开口,众人便迅速安静了下来,聚精会神地听她讲。

想知道,他们如何能接触到造字这么了不得的事情?

张梓若抬手指指太阳,问:“大家看天上的日头像什么?”

“白面饼子!”

“盘子!”

……

“红石榴!早晨刚升起来的时候像红石榴!”

人人都仰着头,手搭在额前,看天上的太阳。边看边思索,然后扯着嗓子喊出答案。

张梓若笑问:“你们为什么要把太阳比作白面饼子,盘子之类的呢?”

“这不简单?你看这太阳又白又圆,不是白面饼子是什么?”

“就是!又白又圆,像个白盘子嘛!”

“那早上又红又圆,不是像个红石榴吗?”

“好,大家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特征圆。”张梓若拿木炭在墙上画下一个圆圈。

她问:“如果让你们画一个符号表示太阳,你们会画什么?”

“圆啊,当然是圆!”

“哎呀,太阳还发光呢!光一个圆圈不够!”

“那在外面再画一个圈儿?”

“别人怎么知道外面的圈儿是光?”

大家争论不休。

里正作为村里少有的有学问的人,捻着胡子沉吟道:“光,乃日之精华。在外,不如在内。”

“好。我们都画出来看看。”

张梓若在墙上分别画出两个圆圈,一个再套一个大圈,一个在圆圈内点上一个大黑点。

桑石头忽然指着第二个,惊喜地大声叫道:“我认识它!我认识它!这是我们学的日字!日头的日!”

张梓若朗声笑道:“不错!石头很聪明,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个就是象形文字,早期的‘日’字!”

“所谓象形文字,顾名思义就是,描摹实物形状的文字,看上去很形象。就像这个字,大家一看,就觉得哎呀,是太阳!”

顾安蹙着小眉头,指着墙壁,大声提出意见,“这个字,和夫子教过的不一样!夫子说,要横平竖直!”

张梓若笑道:“安安说的很对。我们写字要求端正。那为什么我们造出来的,这么形象的字和现在的写法不一样呢?”

大家纷纷摇头。

为啥呀?用这个圆圈圈的多好记啊!一看就明白了!干嘛要变?

张梓若讲道:“因为很久很久以前,人们没有纸笔,用什么呢?用龟甲和牛骨。

他们用锲刀往骨头上刻字。骨头多硬实啊!他们用的工具又不好使,往上面刻道道都不容易,更别说刻圆了!所以,他们刻在骨头上的文字是比较方的。”

她在墙上写下四角发圆的方形“日”字。

“这就是甲骨文的日字!”

乡亲们咂摸着嘴,“还是圆圈圈嘛!就是给画瘪了!”

张梓若笑道:“没错,万变不离其宗。后来,时代发展,人们有了青铜器,把文字刻在钟或者鼎上面······”

张梓若从“日”字的甲骨文写法一路讲到楷书的演变。言语通俗易懂,老少咸宜。

待她在墙上写出方方正正的楷体“日”字,大家不约而同地大声跟念:“日!日!日!”

一念完,大伙儿就叽叽喳喳地、迫不及待地互相炫耀开来了。

“哎,我看这个板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