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得我家老爷以前还教他学问!我看他都学到狗肚子里去了!
他不就是仗着自己是这个村里的人,你们都帮着他吗?他不就是觉得我们从外乡来,我家少爷远在县城,老爷病重,小姐有苦难言吗?
我们老爷好心好意教他学问,他倒生了坏心思!说什么不介意我们小姐有孩子,愿意娶她为平妻,呸!谁稀罕!不要脸的玩意儿!我们不让他上门,他就在外跟随纠缠,坏我家小姐的名声!
我们小姐整日整夜地以泪洗面,又有谁知道?你们就知道胡编乱造!
没人为我们小姐做主,反倒人人骂她!要不是顾念着孩子,我们小姐早就被你们逼死了知不知道!
我们小姐不欲惹事,忍气吞声,你们却得寸进尺,骂得这么难听!你们凭什么骂我家小姐,却不骂顾秀才那个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丫鬟越说越气,忍不住把顾秀才好一通骂。
村民们面面相觑。有坚定说不可能的,有泛起怀疑的,也有偷偷跑去给张梓若报信的。
丫鬟痛痛快快地骂了一场,出了一口憋在心中的恶气。与不相信的村民们辩驳着。
“别说了!”被丫鬟搀扶着的沈明珠几乎泣不成声,“我们走吧。”
她擦擦红彤彤的眼睛,朝围在前方的村民们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劳烦让我们过去。”
村民们沉默地让开一条道路,目送她们主仆远去。
“小姐,别哭了,哭多了伤身。为那种烂人气坏身子不值得!”丫鬟劝慰的声音在空气中遥遥飘散。
沈明珠默然无声地揩去泪水。
她不是因为顾秀才而伤心。她只是在哭她久埋在心中的怨,哭终于能为自己洗刷冤屈。
顾秀才死了,他永远不能倒打一耙。张梓若并没有那么地爱顾秀才,她终于、终于能找着机会说出真相,彻底洗刷蒙在身上的污名了!
学堂,张梓若见一名妇人在窗外一个劲儿的给她招手,比划。
张梓若怕有什么急事,让学生们先读书,自己去见妇人。
“怎么了,婶子?”
妇人把方才关于沈明珠主仆的见闻,丫鬟的话都细细说了一遍。
“她骂顾秀才,说秀才不安好心,不义好色!还说,顾秀才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对你不忠,对她家小姐不义,不是个好东西!夫子,你看这事该怎么办?她是不是污蔑顾秀才?要不我去撕烂她的嘴?”
张梓若摇头。
沈明珠不是一个常规的好人,但在顾秀才这个事件中也是一个受害者。
根据原书剧情来看,沈明珠更多的是一个饱受时代压迫的不幸女子。
她本是官家小姐,无忧无虑。只因生的花容月貌,又明媚活泼,与手帕交外出时,被微服私访的皇帝给瞧上了。
皇帝的随从不过稍微透露点意思,自有官员把一切安排的妥妥当当。
即便沈明珠和她家人皆不愿意,但拒绝也拒不掉,想要找门路也找不到。层层施压之下,沈明珠她爹实在无法,只好把女儿奉上。
在沈明珠承欢当晚,京城传来急报太子病重。
皇帝轻车简从,快马加鞭返回。未到宫中,太子便没了。
消息传出。当地官员觉得沈明珠晦气,自是不敢将她往宫里送,直接将她送到一处尼姑庵,让她为皇帝和太子念经祈福。
沈明珠她爹心知,这一送,女儿定是青灯古佛,一辈子再没指望。他不忍女儿受苦,几乎跑断了腿,终于走通门路,辞了官,将沈明珠从庙里接出,一家人返回河湾村居住。
偏偏河湾村又遇到顾秀才一事。
沈明珠忍辱负重,终于等来了皇帝。
不知是皇帝的种子不太好,还是皇宫风水不好。皇帝只有寥寥两三个皇子,加上公主也不过五个孩子。结果陆陆续续夭折,只活下来了一个小公主。
朝廷大臣认为皇帝不能无后,不断上折子,逼着皇帝过继宗室的孩子。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