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梓若皱眉:“你怎知我看不懂?我是浏览书籍内容和我读过的是否一致,自然不需要仔细查看每一页。

倒是你,妄下定论,无端指责,何尝有读书人该有的礼节?”

高个儿书生嘲讽地笑笑,细长的眼睛斜斜睨着张梓若。

“你这样装腔作势的女人我早已见识过!强行附庸风雅,最会说些歪理哄骗脑子不清楚的男人!

你既说读过书,我且问你,‘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哪一本书?”

见两人争论,书斋内的书生们也不读书了,饶有兴致地看他们对答。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时人常听多用,有时候连商贾也能说上一嘴,但若问他们出自哪一本书却多不知道。

对读书人而言,这又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

如果连这个问题都答不上来,这女子定然是在说谎。

面对众人审视的目光,张梓若从容泰然。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春秋左传·隐公元年》记郑庄公语。

此句的意思是,不义的事做多了一定会自食恶果而灭亡。

意在劝人多行仁义之举,做人做事不要违背道义。

我也来问你一句,‘多行不礼,必自及也’出自哪一本书,是何意?”

高个儿书生脱口而出:“出自《春秋左传·襄公四年》。

意思是不合礼的事做多了,最终一定会危及自己,自食恶果。

意在劝人应遵守“礼”的规”

侃侃而谈的书生蓦然卡了壳,洁白的脸庞一点点涨红。

他猛然意识到这不是在考校自己的学问,而是在点他!对方也不是父亲后院附庸风雅,排挤他娘的虚伪无知之人,而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顾云淮饶有兴致地瞧瞧红脸的书生,再看看张梓若,漂亮的丹凤眼中眸光闪闪。

书斋中的众人瞧向张梓若的眼神也暗含赞赏。

不吵不闹,以理服人,最难能可贵的是让对方自悟,可见是位腹有才华的妙人。

红脸的书生转过身去,从书架上抽出两本书,急匆匆的让掌柜结账。

待付过钱后,他站在张梓若面前,双手托书,认认真真朝张梓若地行上一礼。

“在下于越,方才自以为是,以偏概全,对您口出恶言,唐突了您。

这两本史书烦请您收下,原谅我的不敬之举。”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你既道了歉,书便收回去吧。”

张梓若从掌柜新拿来的几册史书里挑出一本,“掌柜的,这本多少钱?”

“一两七百六十二文。”

“我来!我来!”于越迫不及待地拽下荷包要帮买。

“不用劳烦。”张梓若自己付钱。

“夫人息怒。请容在下以书代礼,给您赔罪。”

于越一手推挡,一手往外倒银钱。

小反派左右瞅瞅,挤进两人中间,抱着手臂,望着面前柜台油亮的木板直蹙眉。

张梓若把于越的银两推回去。

“公子若是实在想要帮忙,我有一个不情之请。

不知可有考童生的作业卷子借我一观?”

童试是科举考试的最低一级。

若她想要教出个名堂,少不得要研究一下科举相关的知识。

于越了然地笑笑,“可是家中有人考科举?”

张梓若摸摸顾云淮的小脑袋,笑道:“家有一宝,将来想要送他下场考试。”

于越瞅瞅到自己膝盖位置,神色淡然的小萝卜头。

“……现在看卷子,也太早了些。”

张梓若摇头,“学习不嫌早。不止他学,我也要学。”

“你学?!”于越细长的眼睛都睁得宽了些。

他薄薄的嘴唇动了动,终究没说出伤人的话。

女子又不能考科举,学了又有什么用呢?

张梓若瞧出他的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