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了这一切。我想他已经忘记了某一天尖酸刻薄地讽刺过一个小姑娘的事情,也许在他,那就不叫尖酸刻薄,只是实话实说。
不知道为什么,我现在觉得那个变态是个从某些方面来说相当简单的人,恼火和开心的原因都特别单纯至少在做老师这件事上。他可以三分钟前因为李波一系列的止血接扎缝合剥离而忍不住地赞一声‘出息了,真是出息了’,那个眼神就好像地主老财看见了金元宝一样发光;而三分钟之后,却又因为李波手术纪录中的错误而气急败坏拍桌子骂他,说他基础还没牢固就开始漫不经心,就该从写大病历开始重新来过,或者跟实习生一起重新轮转。
南翔,虽然我真希望赶紧转离那个变态辖下的法西斯地带以便能够继续抽空看我的托福和GRE,以及舒服地混混日子,但是我越来越不讨厌他了,甚至有的地方有些佩服假如他不是以不同标准对待我和刘志光的话。”
陈曦写到这里停了下来,想起上一次在急诊时候,周明特地带着刘志光来缝合一个病人背上的伤口,开始之前简直是挤出了少有的温和慈祥的笑容说,我觉得你已经练得很好了,没有问题,来,试一试。
在旁边正在给个病人清创的陈曦简直震惊了,差点忘记了手里拿的是碘伏棉球而拿它擦擦自己的眼睛看看是否看错了人。
刘志光在这样的鼓励之下,脸上带上了庄严肃穆的表情开始打麻药带手套铺消毒巾,每一步都进行得郑重而缓慢。旁边陈曦克制着自己想笑的冲动,偷眼瞧着,心里想象着如果有台摄像机只照着他的脸,把这张脸上的表情播给广大人民看,估计有一多半的人以为他正在进行着的是类似为原子弹零时起爆签字这样的关系着国计民生的伟大工作。
这种郑重的缓慢突然间卡了壳。
刘志光握着持针器,上了弯针,手又哆嗦了起来,他看了眼身边的周明,甚至瞥了眼陈曦,然后哆嗦得更加厉害,脸也已经通红;周明的脸已经僵了,硬生生地想继续保持微笑却‘笑’得比哭还蹩脚,陈曦背转身,微笑着给病人清理完的创口盖上纱布准备包扎,她幸灾乐祸地想,朽木就是不可雕,烂泥就是扶不上墙,努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一想法,一定程度上就是大跃进年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萌芽状态。
陈曦站起身去取绷带,这个时候刘志光还在哆嗦着,竟然哆嗦得没法用力握和持针器的把来将弯针卡住。
这会儿连陈曦的病人都已经瞧出点儿端倪,颇有兴味地伸着脑袋,而那个背上被砍伤的胖子的哥,因为背上铺着消毒巾不能转动身子,不知道身后发生着什么,趴在诊台上操着标准的京片子问,“大夫,快着点儿您? 咱从小儿就怕打针, 这玩意儿带着恐惧等待的滋味儿很难熬呀。”
这京片子让自从进科之后已经三周没回家的陈曦听着心里又舒坦又亲切,上了逗贫嘴的瘾头,忍不住就接口,“急什么您急什么呀?这麻药打上去,得有会儿才生效呢。刘大夫不着急,那是特别细心体贴您的伤口和恐惧打针的情绪。”
“哎呦喂,那可谢谢刘大夫嘞。”胖子的哥更是个爱说话的主儿,这下乐了,“我说姑娘,您是护士还是大夫?您们这病人是咋个分配法儿的?”
陈曦哧拉一声将绷带熟练地徒手撕开,乐着道,“水平高的给您缝伤口,水平低地象我这样儿的,绑绑绷带啥的。”
“可别这么说。”陈曦的病人也早坐得无聊了,也乐呵着接上茬儿,“我瞅着姑娘您干脆利索快,水平不低!下回我再伤了我还得找您!万一我要也得缝口子,我留给您缝!”
陈曦已经开始上绷带,听着这说话虽然知道是逗贫嘴,却也忍不住有些得意她从来手巧,三岁半开始到上大学前,国画素描小提琴地一路练下来,砸了爹妈无数的银子,虽然艺术上没有啥了不起的造诣,十根手指头正经是要力度有力度,要稳定有稳定,要灵活有灵活;她虽然对实习不甚上心,但是手头儿的功夫却是让李波祁宇宙他们都不知道赞了不知道多少次,甚至也因此而对急诊值班而少了点反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