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2 / 2)

乎已经半隐居状态的公卿。

法正频繁拜访这些边缘人的借口是,公卿都是高门贤士,拜访谁都能让他受益颇多。但他不是袁绍这方的人,不好拜访袁绍麾下重臣,所以只拜访已经远离朝堂的隐士。

因刘盈等人都未及冠,所“依附”对象又是张修、张鲁这等米贼,袁绍和他麾下重臣都是真正的高门,自不会瞧得起他们。听法正等人说了自己的顾虑,他们只认为法正等人识相,不会怀疑他们背后有其他用心。

此刻距离黔首刘邦提着一把破剑平定天下已经近四百年,世人无不把门第当作甄选人才的第一门槛。如果没有门第,那就要文人互吹了。

东汉末年士人之间特别流行“人物大点评”。没上点评又没有家世的,去哪都混不上一口热饭吃。

这就像后世找营销号做推广一样。

东汉末年把这一套玩得最溜的,就是颍川那群士人,其中最著名的“点评博主”,便是水镜先生司马徽。

司马徽此刻还在颍川,没去襄阳。刘盈和小伙伴们虽然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但性格活泼,听了水镜先生的名声,便一同拜访了司马徽,好奇司马徵的点评。

司马徽平时是个“好好先生”,无论谁来找他点评,他都只夸人好。只有在对待真正贤才时,他才会多说几句话。在点评刘盈的小伙伴们时,司马徵便多说了很多句话,连张翼都得到了司马徵极高的评价。

但他对刘盈则像对待寻常武将一般,没有将刘盈当作高洁的文士一般对待。

刘盈认定,这个人没有眼光,历史中举荐诸葛亮和庞统,一定是瞎猫遇上死耗子,碰巧了。

大拇指指着自己。我的人品、才华、志向哪样不是这世间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