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
刘盈常以曹窋为镜,告诫自己不可对阿父阿母心软。阿父阿母会蹬鼻子上脸。
萧禄、萧延、曹窋三人需要萧何和曹参写信,才会乖乖回来。其余的老部下,刘盈只需要自己写信,他们便会自己归来。
虽然刘盈可以发皇帝诏令,强令他们归来,但刘盈还是选择了劝说的方式。
劝说后他们回来,就是自愿归来,自己没有强迫他们,才能更肆无忌惮地压榨他们。
“让这群已经有出息的勋贵子弟当教书先生,先进带后进,才能让年轻的勋贵子弟有更大的动力。”刘盈看了一眼过了晌午的日头,眯着眼睛笑。
年轻人对只比自己大十几岁的同辈人,向来是不太容易服气的。他们总认为,自己不如年长的同辈,只是因为晚生了十几年。
这等狂妄,毒打一顿就好了。
第164章 灵感光环初运用
刘盈在城里逛了一圈后, 天色还不晚。
他想了想,去找了蒙少府,去造纸工坊试一试自己的新光环。
蒙毅问刘盈为何在门口徘徊。
刘盈回答,他没找到鼎, 在想能不能把门口的镇宅石像举起来。
蒙毅气得举起手中的木牍追打刘盈, 把刘盈逗得哈哈大笑。
属官劝蒙毅:“蒙少府, 你越激动, 太子就越过分。”
蒙毅怒骂道:“我难道不知道吗?但我忍不住!”
谁能忍住不动怒啊!
属官叹气。忍不住, 那就没办法了。不怪太子总是招惹你, 且用同一件事招惹你。
蒙恬现在看到刘盈举鼎, 已经能淡然自若地夸刘盈力气大, 所以刘盈已经不在蒙恬面前举鼎了。只有蒙毅还会为这种小事(超大声)破防。
“你来做什么?”蒙毅用木牍敲了两下刘盈的背,气喘吁吁道。
刘盈这混账, 直到看蒙毅实在是跑不动了,才停下脚步让蒙毅敲打。
刘盈道:“来参观啊。”
刘盈不肯好好回答, 蒙毅便懒得问了。
少府也掌管所有宫廷作坊。蒙毅把刘盈领到宫廷造纸工坊, 吩咐管事的官吏好好照看太子后,就匆匆离开。
太子即将大婚, 他的工作十分繁忙。
刘盈让他们继续干活, 自己背着双手,在工坊里来回踱步。
刘盈虽然早早给造纸工坊提要求, 但他自己不知道如何改良造纸术,就算口头上说再多次降低成本, 改良技艺, 不过是空谈。
如今造纸工坊仍旧用的是浇纸法,即把以麻为主的原料所熬成的纸浆,浇在布帘上, 在太阳下晒干。
在刘盈的厚赏下,工匠们尝试了其他原料,都没有做出比麻纸更好的纸。造纸工具也经过了改良,但也没脱离浇纸法的范畴。
技术改良需要灵感。灵感来了,只需要一两年技术就可能多次更新换代;没有灵感,即使技术上没有瓶颈,也可能几百年没有突破。
造纸工匠们缺少的就是灵感。
刘盈在“基建狂魔”副本中所获得的,正好是“灵感光环”。
这个灵感光环的描述十分地狱。
隋炀帝发疯,宫殿、运河、长城、驰道全堆到一两年时间修建,丁男不足便征发丁妇,百姓长时间浸泡在水中,腰间以下都生了蛆虫。
在这样地狱的场景中,工匠为了赶工期,为了不死,为了早日归家,疯狂迸发灵感,改良工艺。
几十座宫殿,浩瀚的大运河,连接草原的驰道,隔断突厥的长城……一切一切隋炀帝“过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功劳,隋炀帝只需要动一动嘴皮子,隋朝的老百姓叠成一堆又一堆的尸体,高高托起了隋炀帝的伟业。
历朝历代想要创造旷世伟业的封建帝王都是如此。
刘盈也会如此。
这个“灵感光环”,真的很适合他。
刘盈在宫里试了试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