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1 / 2)

仆童趴在窗棂眺望两人离去,回头问卜者:“先生,为何不收钱?”

卜者脱下外袍,重新拿起木牍:“他们要做一件先贤圣人般的大事,我怎能收钱?”

仆童摇头:“不懂。”

“不懂便不懂。”卜者道,“收拾行李,明日访友去。”

仆童嘟囔:“还下雨呢,访什么友。”

虽然抱怨,他还是手脚麻利地去收拾行李了。

待十几日后,陈胜、吴广攻占大泽乡,再去寻卜者占卜前程时,卜者已不知所踪。

此时,他们不知卜者已经悄悄避祸离去。

两人悟出了卜者的建议,“何不问鬼神”何不利用鬼神造势。

陈胜将写着“陈胜王”的白绸放入鱼肚中,吴广悄悄钻入野外小庙等候。

夜篝火,狐呼鸣。

大楚兴,陈胜王。

汗青上永恒不灭的一幕,终于在风雨飘摇的大泽乡上演。

……

“阿父,你知道狐狸怎么叫吗?”刘盈给灰兔驴喂完豆秸,转头向打量小驴的刘邦问道。

刘邦不上当:“你说怎么叫?”他认定刘盈是要诓骗他学狐狸叫。

刘盈狡黠笑道:“大楚兴,陈胜王。大楚兴,陈胜王!”

刘邦茫然:“啊?天底下怎会有叫声这么奇怪的狐狸?”

刘盈神秘兮兮道:“想知道?求我啊。”

刘邦敲了刘盈脑袋一下。

懒得说,直接动手。刘盈露出这样的神情,就是想挨揍。

刘盈的脑袋已经硬到可以当创死人的凶器的地步,刘邦敲他脑袋,不痛不痒,晃都不晃一下。

刘邦不问,刘盈便不说。

他把手上的草屑擦到刘邦的衣袖上,拉着刘邦的衣袖晃道:“我要和阿母、阿姨、阿兄和刘肥去丰邑住。”

刘邦拍了拍衣袖上的草屑:“为何?”

刘盈道:“免得你连累我们坐大牢。”

刘邦先失笑,又叹气:“这么快啊。但我还没做好准备。”

刘盈眨眼:“阿父,黔首造反从来不做准备。”

刘邦半开玩笑道:“因为都是被逼反吗?”

刘盈抱着手臂闭目颔首:“对!”

刘邦揉了揉刘盈的脑袋,沉默不言。

哪怕早就知道自己会造反,刘邦直到现在也不知道他能怎么造反。

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仓吏,没有兵,没有钱,就算想造反,又有谁会跟随他?

即使是好兄弟们,也不会冒着被灭族的危险帮他。

所以他在等待。

萧何、曹参等人也在等待。

他们都在等待那一个属于刘邦的天命时刻,一个他们会不顾身家性命,跟随刘邦踏上反秦之路的时刻。

刘盈驾着驴车回到了丰邑。

三位大儒在刘邦的劝说下,也来到了丰邑。刘交在三个大儒中来回求学,乐得每日合不拢嘴。

刘邦一边向好兄弟炫耀儿子的灰兔驴,一边试图把兄弟们也拉去一同求学。

别说雍齿,连王陵都十分感动,然后拒绝。

太史公点评过了,“陵少文”,虽然王陵有当丞相的才华,但真的不爱读书。

刘盈摸下巴。王伯父“少文”,还比一般读书人都厉害,天赋真是厉害。

不能浪费王伯父的天赋啊!

刘盈驾着他的小驴车去拜访王母:“我的老师说王伯父很有天赋,好好读书就能成为贤人。但王伯父惫懒,不肯去求学。”

王母一听王陵有机会向大贤求学,居然因为惫懒不肯学,找出了她十几年没用过的慈母棒。

刘邦帮刘盈拖住王陵。

等刘盈驾着驴车回来,双手在头顶合拢比“O”后,刘邦先向王陵告罪,然后说出了自己和刘盈做的“坏事”。

王陵看着向自己作揖的父子二人,表情复杂难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