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2 / 2)

赵旬倒是块当官的好料,勤勉肯干又善于交际,这十多年间升迁多次,如今已官拜礼部从五品员外郎。

他一直念着宋彦铭的大恩,一直未断了联系,曾在往来书信中提及要给两家孩子定娃娃亲,宋彦铭只当是玩笑便应了,直到三年前他特地遣长子赵允诚到安平县拜访,宋彦铭才意识到老友是认真的。

当时赵允诚已有秀才功名在身,准备游学一年后参加秋闱。他表示自己愿意遵从父母之命,但更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宋家的认可。

就这样他以友人晚辈的身份在宋家小住了一些时日,父亲和姨母明里暗里试探考教了多次,都十分满意,最后宋时禧也点了头,这便定下了亲事。

……

端午前几日,宋时祺因在学堂表现良好,被解了禁足,父亲允她在休沐日可以出去转转,宋时祺便自告奋勇去买些节日要用的五色丝线和辟邪符。

宋时祺带着丫鬟松音直奔万胜街上最大的霞锦坊,这里有京城最全的丝线、绣具、布料和成衣。

主仆二人刚下马车,门口就有妆容、衣饰以及微笑都十分得体的婆子迎出来,微微欠身将她们迎进去。

端午节买五色丝线的人很多,霞锦坊特地辟了一个柜台专门来卖,宋时祺每个种类都挑了一些,准备回去给家人都编上。

婆子不知何时手里多了个红木托盘,一路跟着,将宋时祺挑好的丝线整齐码放在托盘上。这五色丝线并不贵,这样的服务属实物超所值。

“请问嬷嬷有没有好一些的绣线?”宋时祺挑完,想起还要帮姐姐买些绣线。

“有有有,不知姑娘想要什么样的绣线?”婆子依旧恭敬浅笑,不谄媚也不歧视,让人如沐春风。

“我要一些十二股的彩色熟丝线,还要一些金银丝线。”

“您要的绣线都在楼上,姑娘请随我来!”婆子两步上前,侧着身子引宋时祺上了楼。

二楼隔成多个小雅间,里头摆放着供客人休憩的卧榻和桌椅,一看就十分舒适。

“您稍坐片刻,奴家这就去取样品。”婆子奉上精致茶点后恭敬退下,贴心地拉上门帘。

茶是花果茶,淡淡的花香,酸甜的口感,应是如宋时祺这般十二三岁女孩子最爱的味道,生意做到这个地步,属实难得。

这时外面街上突然传来一阵杂乱的哄闹声,丫鬟松音将雅间窗户拉开一条缝儿朝外看去,没一会儿,有些不确定地朝宋时祺道:“小姐,您来看看,那位……是不是赵公子啊?”

宋时祺略带讶异地起身走到窗牗边,顺着松音手指的方向看去,他们所在的雅间窗户朝西,对着的是万胜街旁边的一条小巷子,巷子口经常会有百姓摆摊卖一些自家做的东西。

只见一群人围着一个披麻戴孝的女子,正七嘴八舌地说着什么,时不时传来一阵哄笑声。

一个身着钴蓝锦袍的公子带着个小厮站在人群外围,那公子好几次在人们哄笑时都试图迈步上前,可都被身边的小厮拉住了。小厮凑到自家主子耳边说着话,那公子回过头来侧耳倾听,薄唇紧抿,面露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