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背上背篓,重新接过拐杖杵着,“对啊。”
“说书先生说过,两山相接头,下有泉水流,大堂伯可以找找...”
对于梨花的话,老村长从不怀疑真假,这姑娘打小跟着她阿耶进茶馆听书,必不会胡说八道,他想了想,“这座山与后面大山接头的地方不远...”
“我们这就去瞧瞧。”
一群人兴冲冲的往山里走去。
老村长也高兴,摸摸梨花的头,“走,村长爷送你回家。”
他一手杵着拐,一手牵着她。
月亮悬在天上,梨花整个人罩在老村长的影子里,他的背佝着,脸上的褶子涟漪似的嵌在眼角眉梢,梨花抬头就能看到。
她问,“村长爷,找到水就不用逃难了吗?”
老村长停下脚步,没有立即回答她。
梨花不知道他从哪儿窥到大乱的苗头,她想尽一份力,不让他们死在吃人的世道里。
“县里最大的商铺已经关门了,说书先生说,往后关门的商铺会越来越多...”
村长低下头,目光如炬的盯着她,“说书先生还说什么了?”
“百姓们吃不饱就会乱。”
村长一震。
梨花观察他的表情,琢磨道,“村长爷,王家人为何都搬去京城了呀?难道怕我发病砍他们所以躲到京城去了?”
“当然不是!”
王家再没用也不至于怕个孩子。
王家进京,是奔着拜师去的。
王子荆十岁已是童生,若能拜在学识渊博的先生门下,考科举轻而易举。
可隐隐又有哪儿不对。
京城乃天子脚下,物价昂贵,王家乃普通读书人家,一家十几口人进京怎么生活?
要知道,王家并未变卖家里的田地。
老村长捋着胡须,神情渐渐凝重,想到什么,他甩开梨花,双手勒紧背篓的绳子,脚底抹了油似的跑了出去。
梨花愣愣的喊,“村长爷。”
“你先家去,明个儿村长爷再去看你。”他得去趟王家村,看看王家人带了哪些行李。
正常搬家,锅碗瓢盆,衣衫鞋袜都会归拢,如若逃难,就只会挑些紧要的物件了。
003 逃难前夕
老村长心急如焚,腰间悬挂的竹筒甩出去也不知。
待他胸闷气短,想喝口水缓缓时,手往腰间一摸,那儿空空如也。
他下意识低头找,却见本该自行家去的小姑娘握着他的竹筒跟了上来。
“你没回家?”他抖了抖湿润的前襟,有些喘不上气的问道。
梨花抽开木塞把竹筒递过去,“我给村长爷作伴。”
天色已晚,要是倒在路边,连个呼救的人都没有,老村长反应过来,哀哀的叹了口气,也是急过头了,竟忘记进村叫人。
眼下已走了两三里,不好再倒回去,只能任梨花跟着。
竹筒里的水不多,他抿了两小口就推出去,“你也喝两口。”
傍晚去里正家问赈灾粮的事,里正告诉他好几个村的村道出现了死尸,那些尸体上绑着包袱,多半逃难来的。
之所以倒在村道上,估计是想进村讨水,岂料走到半路,渴死了。
想到梨花小,不懂这些,他只道,“喝两口润润嗓子,瞧你嗓子都哑了。”
梨花乖乖啜了一口,然后塞上木塞,紧紧把竹筒抱在怀里。
见她这样,老村长又觉得她懂,再次叹了口气,旱灾就罢了,若是动乱,几岁大的孩童可怎么办?
这一路,他都心事重重的,梨花心里装着事也不说话。
王家村在东边,去王家村要经过桑桃村,今晚月色皎洁,在桑桃村村口,碰到桑桃村的村民挑着木桶从村里出来。
桑桃村的村长姓黄,是个精瘦的小老头,看老村长带着个衣衫破烂的小姑娘,心下纳闷,“大晚上的,去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