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围太大。如果凶手是二十七岁,我们要查这十年释放的犯人。如果凶手是十七岁,他刚刚杀人,年龄必定很小。如果是十六岁之前犯的案,那他不可能坐牢,而是进了少管所。”
众人皆是一愣,是啊,这个凶手年纪很轻。之前他们只查了惩教署释放的犯人,可没有找少管所的犯人。
秦知微找到法医最近才送过来的报告,“法医进行解剖,根据伤口的角度、身高和力度,判断出凶手大概在五尺至五尺二之间,年龄在17岁至24岁之间。”
年龄缩小了三岁。虽然区间还是有跨度,但是可以缩小一定的范围,大家查起来能节省不少时间。
卢哲浩点了张颂恩和孤寒罗去调查七年间从惩教署释放的犯人。
他和擦鞋高去少管所调查这七年犯案记录。
按照她说的侧写,大家重新做一次排查。
这次数目多得惊人。加起来竟有两千六百人。
排除掉之前的两百人,还有两千四百人。这么多卷宗堆在一起,像是四座小山。
年龄符合了,接下来是排除身高,根据秦知微和顾久安的口供,凶手身高在五尺二左右。
大家一起帮忙分类。未成年入狱时的身高与现在不符合,这个后面走访调查时再填写现在身高。重点是排查惩教署出来的犯人。这些是成年人,不会再长高。卷宗上写的身高就是现有身高。
这次筛选后,还剩下一千六百人。
秦知微再次给大家弄了一个筛选范围,“凶手住的区域应该在福华街一带。我们把范围扩大,在深水埗附近。其他区域先筛出来,不作考虑。”
擦鞋高提出一条质疑,“如果是未成年犯案,父母为了孩子很有可能会选择搬家。”
这条甚至不止未成年,成年人也会受不住邻居们的流言蜚语。秦知微颔首,“所以我们需要根据根据他们的身份证信息,重新确认他们现在的住址,然后再进行一次筛选。”
多亏他们的警务系统中有常住地址。要不然还得走访调查。
加入这条因素,只剩下两百三十六人。
没有更多因素可以排查,所以接下来他们只能走访调查。这么人只靠他们这十几人肯定不行,他从别的组调了三十人帮忙。
卢哲浩把需要调查的内容列给他们听。
身高、工作、父亲是否失踪、母亲是否健在、情史、情绪、喜好、有没有奇怪形为等等。
四十二个人,每人调查六份,差不多两天就可以结束。
秦知微要上课,只能偶尔陪他们调查,大部分时间她都等大家回来跟大家一起探讨结果。
这天终于把两百三十六人的卷宗全部调查完毕。
卢哲浩将帮忙的军装警送走,然后关起门来,大家一起探讨这两百三十六人的情况。
把符合侧写的卷宗找出来,再进行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