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怯场,问答进退有度,神情淡然自若。尤其是有些问题的回答,正中匡英州的心坎。
原本匡英州打算把官府的赏银送来后便回县城,现在忍不住想和这个后辈多谈论几句。
能跟着县令出来的,也无一不是人精,立马就准备去安排晚宴。
云起书院自从得了薛乔那一千两的捐助,兜里都钱,腰杆也挺了起来,立即小声道:“让人去福瑞大酒楼知会一声,务必安排最好的酒菜。越珍贵越好。”
像匡英州这种级别的父母官,自然是要用云鹤镇最大的酒楼来招待他。
毕竟以往都是如此招待往年的县令的。
匡英州耳力却好,把人叫住:“回来。”
叶夫子停住脚步,等着匡英州吩咐。
匡英州道:“今日不比慈善义捐的接风宴,不可铺张浪费。”
这下众人都犯了难。
易常笑了笑,朝匡英州拱了拱手:“县令大人,在下正好知道一个小饭馆,那里的菜式新奇又实惠。想来这么多人也是花不了几个钱的。”
匡英州顿时来了兴趣。
其余的人心里却是一振,看着易常的眼神都变了。
初生牛犊不怕虎,你还真敢说啊,匡县令说不得只是客气一下,想博一个清廉节俭的名声,你怎么还真敢说带这么一位人物去什么小饭馆。
哪怕是走马上任宝陵不过一年,但匡英州哪里不明白这群下属的心思,这些人中也只有主簿邵仲平明白他几分。
匡英州没理会他们,只是负着手站立着。邵仲平笑了笑,和气地对易常道:“那便如易举人所说,去那间小饭馆吧。”
易常一听还真去他选的地,顿时高兴起来。他并未把匡英州当县令,倒像是当成了一位新结识的朋友:“大人,易某平生只爱书,从前常常不思饭食,但唯独她家的例外。说起来大人您在接风宴上也吃过她做的吃食呢!”
“哦?”匡英州应道。
另一边已经有差役气喘吁吁地从易家跑到了宋家好食门口。
此时已到申时,宋家好食饭馆里头已经没了几个食客。
差役往里头一瞧,只见两桌食客在慢悠悠吃饭,一个杂役打扮的小娘子在抹桌子,另还有一个盘着发髻的妇人在拨弄着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