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知真收敛心神,换上蜜合色的对襟衫子,妃色金银线的坎肩,下著十样锦绫裙,一色儿半新不旧,端庄中不失少女的明净活泼,又令绿萼绾好随云髻,这才仪态万方地往正院里去。

尚书夫人爱她颜色好,气质也出众,一迭声赞了好些句,将手上的翡翠镯子捋下来,不由分说戴在她腕上,和谢夫人闲话了些家常,相谈甚欢。

晚间,等客人们去了,在外面疯玩疯跑得满身是汗的谢知方这才归家,一路往流光苑而来,站在门口也不进来,望着姐姐嬉笑。

谢知真教他看得不自在,嗔道:“你这是往哪里去了,怎么弄成这副模样?还不快些进来。”

知道他尚未用饭,她将桌上摆着的细巧果点推给他,又吩咐红杏等人去厨下吩咐传菜。

见四下里无人,谢知方牛皮糖一般缠上来,拉着姐姐的袖子问:“姐姐欢不欢喜?”

谢知真不肯答他,怎么挣也挣不过,方垂下长睫,低声道:“阿堂,我明白这门亲事实在是再好不过,你也费了许多心思在里头……只是,跟你说句实话罢……不知道怎么的,我心里有些慌。”

谢知方怔了怔,安慰道:“姐姐莫慌,齐兄是我细细考量过的,心性至纯,胸中装的是社稷苍生,没有那些纨绔子弟们的花花肠子,往后必会一心一意待你。我知道他们齐国侯府规矩大,姐姐心里害怕也是情理之中,但咱们之前不是说过么,任他门第如何森严,只要你两个拿得定主意,寻个外地的实缺放了,往后天高皇帝远,谁管得了你们的神仙日子!”

他早就知道齐国侯府要来提亲,借故躲出去,何尝不是心中不舍难过,又不想坏了喜气的缘故?只是这些话却不好跟姐姐一一说得。

谢知真教他哄得散去忧愁,重又绽开笑颜,亲自绞干净帕子帮他擦脸,将他素来爱吃的菜色用筷子一一挟于碗里,看着弟弟吃下。

过不几日,尚书夫人上门问名,讨了谢知真的生辰八字过去,由齐国侯亲自出面,请陛下跟前侍奉的天师代为测算吉凶,卜出个“上上吉”之兆,说谢知真是极贵重的命格,宜室宜家,上能孝顺翁姑,下能绵延子嗣,主理中馈,贤达通惠,襄扶夫君,直上青云,又和齐清程的八字合了,也是吉兆,端的是玉郎美眷,天作之合。

齐国侯府大喜,挑吉日交换鸾书,只等来年春日里纳征,再行商议婚期。

这桩婚事已成十拿九稳之势,为了避嫌,齐清程倒不好再往谢府里来,另请了位鸿儒做老师,却常记着和谢知方、林煊的交情,三不五时约他们出去做耍。

因着这一层关系在,谢知方看齐清程越发顺眼,时不时帮他带一些胭脂水粉、香囊团扇等物给姐姐,托辞是自己在外面买的,却要挤眉弄眼地暗示一二,谢知真红着脸一一收了,给他做的点心却比之前加了一倍的分量。

转眼秋去冬来,又是年关。

谢知方的个子已经比姐姐高出半个头,衣衫缝制的速度赶不上他抽条的长势,那些谢知真亲手裁就的、明年已经不能穿的衣裳袜子,却被他使小厮整整齐齐叠好,放在衣箱里收藏。

用过热热闹闹的年夜饭,家人奴仆们散尽,姐弟俩坐在烧着地龙的厢房里,挑灯夜话。

谢知方托着英气渐显的俊俏容颜,痴痴看着姐姐温柔清丽的脸,想到明年齐清程便要行冠礼,姐姐也将满十四岁,已是可以嫁为人妇的年纪,说不得婚期便要定在夏秋之季。

那么,这便是二人共同度过的最后一个新年了。

“姐姐……”谢知方突生不舍之意,伸手握住她的柔荑,说起孩子气的话,“往后你嫁了人,有了自己的孩子,会不会和我日渐疏远,甚至再也记不起还有我这个弟弟?”

前世里,他和六皇子季温瑜素来不对付,在长安位极人臣之后,因着派系不同,更是势同水火,自然也就没有和姐姐相见的机会,久而久之,在大朝会之类的热闹场合撞见时,总觉得那个盛装打扮、被众人簇拥着的宫装丽人,于他而言不过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