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3 / 3)

可谢家就不一样了,世代簪缨名声在外,便如今各国提起谢家也都得竖大拇指,赞一声谢家满门英烈,这文官坐到顶头也无妨,不会让君王忌讳,武职就不一样了,若谢家手握重兵,便再忠心也是皇上的一块心病,所以老国公当年以年老体衰不能胜任军职为由,致休在家乐享天伦,谢家这一代的子女只有老大老八在朝为官,老八还是皇上凭着同窗的情意,请回来当了户部侍郎,巴不得甩手不干呢,可见谢家隐退之意何等坚决。

如今却因自己成了谢府的女婿,谢家重新插手军务,为的就是保自己万无一失,这个睿王比谁都明白,而此次行军之所以如此顺利,也多亏了谢家鼎力相助,即便谢老九嘴上说的不大乐意,可大军这一路上的粮草供给却极为充足,没了后顾之忧,自己也轻松了不少。

睿王不理会他的话,而是直接开口道:“这些日子我倒是想到了一计,姜氏陈兵蒲城,求胜心切,可佯装退败诱狄兵进入蒲城。”

谢洵:“这十万狄兵,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杀尽的,若等援兵一到,里外夹击,岂非又是混战,只怕我军占不到半点好处,反倒被狄兵牵制。”

睿王:“故此,不能等北狄援军到来,必须速战速决。”

谢洵拿起酒杯把杯中剩下的酒,倒在炭盆子里,顿时轰一声窜出老高的火苗:“速战速决的话唯有用火,如此一来,蒲城百姓的安置变成了大问题,而且,姜氏多疑极为狡猾,若想取信于他,让他认为大晋的大将军王的确不敌败退,而非诱敌之计,必要有一场实打实的苦战,伤亡在所难免。”

睿王皱眉:“正是有此顾虑,才迟迟不能下决断。”

谢洵:“我是商人,商人谋利无可厚非,但有时为了后头更大的利润也需做赔本的买卖,端看值不值了,战事一起伤亡在所难免,我倒觉得,若能用伤亡能换来大晋万千百姓的安和太平,也是相当值的,况,便不用此计 ,直接真刀真枪的来去,只怕伤亡更为惨烈,只是,蒲城的百姓并非都是大晋子民,身份庞杂,难免就有北狄的细作,这计虽好,却万万不能泄露,若泄露出去丁点儿消息,此计便功亏一篑,而,如此一来,蒲城百姓如何安然撤走,便成了最大的难题。”